一场演出十根金条。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创造了这个奇迹。 但是这十根金条,也就

曉承追劇 2025-02-07 16:33:23
一场演出十根金条。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创造了这个奇迹。 但是这十根金条,也就是一百两黄金,并不是由梅兰芳一个人拿的,那会儿梅兰芳已经开始挑班了。注意京剧旦角演员挑班,是从梅兰芳先生开始的! 在梅之前只有须生演员才能调班,甚至于有的时候小花脸演员也可以挑班,唯独旦角演员不能挑班,比如说马连良班,这很正常,麒麟童班,也没问题,再往前谭鑫培谭老板,人送外号,谭贝勒。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经常游走于宫廷王府,他自己就挑了一个班子,作为梨园泰斗,实至名归! 其实,梅大师对京剧的一大贡献,就是他提高了旦角在这个戏曲行当中的地位,这并不是一个人的排班座次,而是把整个京剧的艺术表现力给拉高了一个逼格。以前在京剧里对女性角色挖掘不深,甚至于出现了只要由女性角色为主的戏,往往带有黄色特点,或是水平低下之感! 比如说小戏打樱桃,姑嫂相骂。还有一出戏叫做战宛城,听着没啥毛病,不就是打仗吗?这段戏的历史背景,好多人都明白啊。 三国演义里,曹操占了宛城,最后还把降将张绣的嫂子邹氏给占了。对。一边得宛城,一边得邹氏`曹操挺美。是夜宠幸,三国里也就这么几个字。 梅先生的先祖梅巧玲就唱过这出戏,据说在内廷里还演过,但是这戏有一折非常不雅,叫啥呢?摇床! 就是演员在台上垂个帘子,然后呢,开始跟里边唱。一边摇,一边唱。那词唱的离了歪斜,咿咿呀呀,当然,词曲内容可想而知。最后打床帘子缝里伸出一条大腿。有的还得跟那勾上两下。 我没瞧见过这出戏,但是听老先生说起过,上世纪初还演呢,这叫做堂子戏,说白了就是专门由小男生服务的大佬宴会上的即兴表演,咱也就能点到这里了! 京剧要想登大雅之堂,这戏还能唱吗?其实在100多年前,京剧都不算是高雅艺术,真正什么高雅呢?昆曲! 那会儿如果一个演员既会京剧,又会昆曲,那叫昆乱不挡。乱,就是其他的戏剧。昆就是雅曲! 我小的时候我姥爷执笛。还说教我两段昆曲呢,俺哪爱学那劳什子。有那功夫,俺还拎着红缨枪学潘冬子呢! 但在旧社会二三十年代,相对来说,名门闺秀像什么张允和陆小曼那样的大家小姐,都学昆曲,京剧都不爱学。当然,河北梆子就更别提了! 所以,戏剧改革,京剧当先,剩下的受京剧的影响,豫剧,川剧,河北梆子… 这些传统的戏剧也都开始琢磨,如何推陈出新,净化舞台了,就这样慢慢的把中国传统戏剧向上提高了一个档次,起码男女老少都能进戏园子了。当然,后来曲艺包括相声也开始改良了,否则100多年前女同志学生都不方便去戏园子,您就说那有多尴尬! 而京剧的改革深挖淡绝色彩,丰富剧本内容,这个任务就交到了梅大师的手上。他自创了很多新戏。 比如说摩登伽女贵妃醉酒。对了,贵妃醉酒以前也是粉戏,杨贵妃等唐明皇等不来就跟太监调笑,其中还有一句是:你可有宝真能献,慰娘娘,我这心里间! 演员在台上举止轻浮,观众根底下嘻哈调笑,这不像话。后来,梅先生把它全改了,把杨贵妃的形象升华了。让这个深宫妇女唱出了:人生在世如春梦,这种有哲学思想的词曲! 这是梅先生的一大贡献。 前一段时间,有个北京小曲探清水河,是由郭德纲唱起来的。其实,这个小曲改的就非常好。中间有一段格调不高的唱段,就被删减了。 只保留了两个青年男女,大莲和小六之间的爱情故事。独立完整,发人深思,这就是对旧曲艺的一种挖掘整理。梅兰芳先生就在这方面有非常高的建树! 至于解放之后呢?那梅先生的作品就更熠熠生辉了,比如说他特地为抗美援朝创作的穆桂英挂帅,那词写的那叫一个带劲! 番帮小丑何足惧,我一剑能敌百万兵! 你看看在戏台上英雄妇女的形象立起来了,要我说这就是真正的女权,这就是真正的妇女进步! 所以像这样的大演员,搁旧社会他的收入高也是有其原因的,反正就是有人愿意掏! 新中国之后,组织上对文艺工作者也非常重视,梅兰芳工资2000多,侯宝林的工资1000多,这都是要比很多南下干部还高呢! 所以,抗美援朝的时候,梅兰芳先生代表梅剧团捐了一架米格飞机,在当时也引起轰动! 可惜如今京剧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其影响力也越来越低了,也许是因为他的艺术表演形式无法与当代贴合,也许是因为每一个艺术剧种都是有其寿命的,反正无论怎么宣传,现在的00后年轻人是无法理解那种用黑胶老唱片听梅先生的名段,然后再就着一杯普洱茶的感觉了! 我曾经问过我姑姥姥梅先生的戏是什么特点,我姑姥姥说就是一个字儿:雅! 他是来自于一个历代供奉内廷的家族,他们见过过去古中国的人,古中国的公主,皇后是怎么生活的,所以她的那种端庄优雅,大气雍容,别人学不来! 特别是那部巅峰之作,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呀,又东升,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哎呀,听这戏的时候,您闭上眼,一个穿着杏黄宫蟒的女性在台上轻抬水袖,慢挑折扇,那个美呀!
0 阅读:1
曉承追劇

曉承追劇

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