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姚桐斌在航天材料研究所正常上班时,突遭一群暴徒闯入实验室,疯狂打砸设备。在混乱中,一根棍棒猛然击中姚桐斌头部,导致他严重受伤。尽管同事们将他送往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且救治不及时,姚桐斌最终不幸去世,年仅46岁。此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妻子彭洁清在震惊与悲痛中决心追查真相,为丈夫讨回公道。 姚桐斌于1956年赴瑞士留学,期间与中国驻瑞士使馆取得联系,表达了回国报效祖国的愿望。在新中国急需人才之际,姚桐斌选择了投身国防,加入了负责火箭技术研究的国防部第五研究所。归国后,他深刻感受到中国在科技方面的落后,尤其是航天领域的“一穷二白”局面。面对困难,姚桐斌展现了顽强的意志:“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不仅参与了科研团队的组建,还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在火箭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姚桐斌和团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随着中苏关系恶化,原本提供帮助的苏联专家撤离,国家的火箭研发进程受到了严重阻碍。尤其是制造火箭发动机的钎焊技术,之前完全依赖苏联。面对困难,姚桐斌和团队没有放弃,他们通过自主攻关,最终成功突破技术瓶颈,研发出了耐高温的火箭发动机,提前完成了国家的科研任务。 姚桐斌的妻子彭洁清同样是留学归国的学者,婚后,她全力支持姚桐斌的科研工作,既要照顾家庭,又帮助他排除后顾之忧。正是这份支持和默默奉献,使得姚桐斌能在科研领域不断突破。 然而,1968年6月8日,姚桐斌在实验室遭遇了暴徒的袭击,导致生命垂危。案件发生后,彭洁清不顾悲痛,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并求助于当时的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粟裕,最终得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关注。经调查,法医鉴定结果显示,姚桐斌死于钝器造成的脑损伤。 1978年,彭洁清的不懈努力推动了案件的重新调查,最终找到了两名直接责任人,并依法审判。姚桐斌的死因得以揭示,案件得到了公正处理。为了纪念姚桐斌的卓越贡献和无私奉献,科技界和全社会共同缅怀他,最终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姚桐斌不仅是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奠基人,也是为国家航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他的精神和事迹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
1968年,姚桐斌在航天材料研究所正常上班时,突遭一群暴徒闯入实验室,疯狂打砸设
何以为知吖
2025-02-07 18:16:07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