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开国大将黄克诚奉调回京,山西军区司令王扶之少将闻讯,匆忙前来送别。面对昔日恩师,他满怀愧疚地说道:“老首长,我向您道歉,这些年在山西对您的关心太少了。”然而,黄克诚微笑着安慰道:“扶之同志,我理解你的苦衷,也知道你始终惦记着我。” 回望往昔,两人曾并肩战斗,情谊深厚。1941年,抗战正值艰难时刻,18岁的王扶之在新四军第三师担任通信股长,而师长正是黄克诚。彼时黄克诚年过半百,双目因长期劳累视力衰退,骑马时难以看清道路。王扶之见状,主动请缨,成为黄克诚的“专职司机”,骑着缴获的旧自行车,载着他奔走于前线与后方之间。这辆简陋的二八自行车,竟成了新四军的“移动指挥部”,黄克诚坐在后座,一边察看地图,一边指挥作战,王扶之则全神贯注地踩着踏板,在风雨兼程中护送首长安全抵达每一个战场。 战争的锤炼使王扶之迅速成长,在黄克诚的指导下,他不仅精通军事,还展现出卓越的作战才能。新中国成立后,黄克诚被授予大将军衔,而王扶之也在1964年晋升少将,二人虽各有职务,但革命情谊未曾改变。 1965年,黄克诚奉命前往山西,担任主管农业的副省长,这对一位久经沙场的军人而言,无疑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彼时,王扶之已任第39军副军长,虽未能直接相助,但始终默默关注恩师的境遇。直至1975年,他升任山西军区司令员,方能设法派人探望黄克诚,送去生活用品,以表心意。 1977年,当黄克诚奉调回京的消息传来,王扶之第一时间赶赴黄克诚的住处,向恩师送别。然而,面对老首长,他心中充满愧疚,深感未能尽到关怀之责,于是连连致歉。黄克诚却轻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已尽力而为,我从未责怪过你。” 这一番话令王扶之倍感动容。昔日那辆载着他们穿越烽火的自行车,仿佛仍在记忆中滚滚向前。多年前,一位年轻战士护送年长的首长征战四方;多年后,两鬓斑白的将军握别,却仍如当年那般情深义重。这一刻,岁月虽已流转,革命战友情谊却依旧深沉厚重,历久弥坚。
1942年,日伪军一师长派人给粟裕送来一包烟。粟裕心生疑惑,只当是敌军的礼赠,便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