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篇。🔻有网友请我共赏一篇奇文(附图),实话说,这种过时的历史虚无主义论

恒河水包容一切 2025-02-08 01:14:57

🔻超短篇。

🔻有网友请我共赏一篇奇文(附图),实话说,这种过时的历史虚无主义论调实在懒得费脑子一驳。

🔻正如和两位网友所说的:

🔹“不是…还真有闭着眼睛不看路的啊?你2018年以前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歪曲为追求贸易自由进而具有进步性,虽然坏,但至少还是按照太君的叙事走。你都2025年了还照抄古早文啊?你不看看现在哪边是追求贸易自由的一方,哪边是闭关锁国小院高墙的一方啊?真把太君比做大清了是吧?[允悲]”

🔹“点开这篇文章就像是走进了一座腐朽阴森的古墓。”

🔻驳一驳这所谓的"屈辱史观禁锢论"吧,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认知陷阱而已:

🔹将中国近代史叙事定义为"情绪化的屈辱史观",本质是用后殖民主义的话术消解被压迫民族的集体记忆。1840年以来的殖民侵略不是"两种文明的碰撞",而是工业资本主义对农耕文明的系统性吞噬。当英国东印度公司用鸦片贸易摧毁中国白银体系时,这不是"自由贸易理念的冲突",而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嗜血本能在东方战场上的重演。

🔹所谓"教材忽视中英贸易体系分析"的指控,恰恰暴露了论者的认知错位。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六项要求,包括开放舟山、天津为通商口岸,给予英国商品免税特权等,本质是殖民特权的单方面索取。其携带的工业革命成果展示(蒸汽机、天体仪、卡宾枪),实为殖民武力的预演——正如使团秘书约翰·巴罗在《中国行纪》中直言:"要让中国人明白拒绝自由贸易的代价"。将这种"持枪推销"美化为"建立正常贸易关系",无异于将黑奴贸易包装成劳动力市场全球化。

🔹要求在中英鸦片战争叙事中加入"清朝外交失误",如同在南京大屠杀记载中强调守军战术错误——这种"理性平衡"实质是对殖民暴力的变相赦免。圆明园劫掠时英法联军的"拍卖委员会",日军731部队的"防疫给水部",这些殖民者精心设计的制度性恶行,岂能用"冲突双方都有责任"的庸俗辩证法来解构?

🔹日本教科书对黑船事件的"开放叙事",建立在选择性遗忘的基础之上:当他们在横须贺树立佩里铜像时,却对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强占库页岛南部、1910年"日韩合并"过程中屠杀10万朝鲜义兵的历史绝口不提。这种"文明开化"的自我叙事,不过是帝国崛起的美颜滤镜——正如日本学者小熊英二在《"日本人"的边界》中指出,明治维新叙事刻意淡化了其对琉球、阿伊努族的殖民同化史。

🔹"制度反思论"的时空错乱还体现在:要求前现代国家具备现代性认知。指责清朝未能理解"国际贸易规则",如同责备冷兵器时代的武士不懂导弹拦截系统。1839年林则徐致信维多利亚女王质问毒品贸易的道德性时("设使别国有人贩鸦片至英国诱人买食,当亦贵国王所深恶而痛绝之"),得到的回应是帕默斯顿首相的战争动员令:"给中国皇帝一记响亮的耳光"。要求19世纪农耕文明自发产生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正如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中所揭示,中国朝贡体系与西欧民族国家体系是平行发展的两种文明形态。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恰恰建立在中国白银外流造成的东亚权力真空之上。甲午战争2.3亿两白银赔款(相当于日本四年财政收入),使其得以在1897年实施金本位制。这种"主动开放"的本质是被纳入英美海洋霸权体系的投名状——1902年《英日同盟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正式成为殖民主义分赃体系的附庸。将这种依附性现代化包装成"理性变革",实属新自由主义史观的拙劣推销。

🔹所谓"屈辱史观造就狭隘民族主义"的论断,掩盖了更深层的意识形态斗争。当《南京条约》的"协定关税"被美化为"融入国际贸易体系"时,却刻意忽略其关税自主权丧失导致民族工业窒息的事实——1843-1858年间中国进口关税税率从13.4%降至4%,同期英国对中国棉纺织品征收的关税高达30%。这种叙事与英国博物馆将掠夺自中国的《女史箴图》标注为"保存人类文明"的殖民话术如出一辙。

🔹当代中国影视作品对近代史的再现,恰恰在打破单向度的受害者叙事。《觉醒年代》展现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激荡,《唐探1900》揭露殖民资本的双重面相,这些创作证明:对历史创伤的铭记与对文明出路的探索,从来都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横须贺佩里铜像的本质,与里约热内卢的葡萄牙殖民者纪念碑、澳大利亚的库克船长雕像并无二致,都是殖民暴力合法化的记忆装置。这些"开拓者"塑像的树立时间耐人寻味——佩里铜像落成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际,恰是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之时。要求被侵略民族"放下历史包袱",实质是解除第三世界的思想武装。当福柯指出"权力生产知识"时,这些"理性开放"的历史叙事,不过是文化霸权的再生产工具。

🔹今日某些知识精英鼓吹的"去屈辱史观",与19世纪"中体西用"派的妥协逻辑一脉相承。他们看不见"百年国耻"叙事中蕴含的文明涅槃力量:正是《马关条约》割台之痛催生了丘逢甲"四百万人同一哭"的觉醒诗篇;正是《二十一条》的国耻记忆点燃了李大钊"改造强盗世界"的五四宣言。历史从不是冰冷的理性计算,而是一个民族精神成长的基因图谱——在旅顺万忠墓4.6平方米墓室中安葬的2万具遗骸,在南京利济巷慰安所遗址斑驳的砖墙上,铭刻着文明重生的密码。

🔻当新殖民主义改头换面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时,解构"屈辱史观"的所谓“呼声”,与西方对全球南方下达的"结构性改革"指令共享着同一种干涉主义思想基因——对,刚刚因为美国国际开发署被砍而断狗粮的那种。

🔻历史教育从来都是文明存续的战场,那些试图用"理性平衡"消解殖民罪恶的叙事,终将在觉醒的文明自觉面前显露出文化霸权代理人的本色。守护历史记忆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就是在守护一个民族精神再生的火种。

🔻吾辈皆有责。

0 阅读:42
恒河水包容一切

恒河水包容一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