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新茶饮赛道掀起上市热,前有奈雪的茶、茶百道成功登陆港交所,后有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集体冲刺IPO。
资本偏爱“奶茶”,却对传统茶企缺乏热情。八马茶业、中国茶叶有限公司均冲刺A股多年未果,主卖普洱茶的澜沧古茶则是从A股转战港股后在2023年上市。
如今,八马茶业同样从A股改道港股,于1月17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按2023年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计,八马茶业在中国茶叶市场中排名第一,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八马茶业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排名第一。
由福建安溪“铁观音世家”养育出来的八马茶业,是一家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其核心产品包括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等全品类茶叶,以及茶具、茶食、茶饮等非茶叶产品,茶叶与非茶叶产品占比大约为9:1。
最新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八马茶业累计营收超55亿元,净利润5.8亿元。截至2025年1月,其线下门店数量超过3500家。
三千亿市场规模的茶叶行业,因为产业链复杂、行业集中度低、盈利模式不稳定等问题,导致茶企公司上市波折。作为“连锁门店之王”的八马茶业,正在面临何种挑战,这次又能否成功上岸?
安溪铁观音世家,造出“茶叶连锁之王”
八马茶业的创始人王文礼、王文彬两兄弟,来自福建安溪的“铁观音世家”王氏家族。
据官网资料显示,王氏家族拥有将近三百年的制茶史。清代乾隆年间,其先祖王士让发现了安溪好茶,获乾隆赐名“铁观音”。家族制茶技艺传承到王文礼已经是第十三代,他本人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的王文礼,曾在《深圳法制报》做过记者,1993年回到家乡安溪创业,办起茶厂。
1997年,王文礼与哥哥王文彬等人共同成立了深圳市溪源茶业有限公司,即八马茶业的前身。第二年,他们在深圳开出第一家专卖店,更名为深圳市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百年制茶的家族传承,为这家公司提供了较为深厚的技术和工艺基础,也无疑为八马茶业的品牌镀上了一层文化底蕴的光环。
而八马茶业之所以能在过去30年间崛起为全国最大的茶叶连锁门店,也离不开其自身品牌策略、经营模式的发力。
成立之初,八马茶业是靠差异化细分品类切入市场的,其推出的“赛珍珠”等明星产品,以“浓香型铁观音”区别于市面上清一色的“清香型铁观音”,大单品至今仍然畅销。
2009年,在广告人叶茂中的建议下,八马茶业将品牌定位由“茶中奢侈品”调整为“礼节茶”,目标客户为中小企业主,主攻高端送礼需求,在国内茶叶江湖一炮打响了“礼节茶”的营销概念。
2013年起,八马茶业再度调整策略,要把产品矩阵做得更宽——从乌龙茶向全品类茶叶延伸,兼顾高价送礼茶与性价比自饮茶。
规模扩张上,八马茶业靠的是加盟模式,自深圳首店之后快速开启了全国的跑马圈地之路。截至今年1月,八马茶业线下门店数量已达3501家,是中国茶叶市场连锁专卖店数量排名第一的品牌。
在宗族文化兴盛的闽南地区,血缘纽带维系着当地人的身份认同,也缔结和壮大了区域性商业联盟,八马茶业也通过家族成员的联姻与福建其他“豪门”建立了深厚的关系:
王文彬的儿子王焜恒和安踏老板的女儿丁斯晴在国外留学认识相恋,于2020年结婚;王文彬的两个女儿王佳琳、王佳佳分别嫁给了七匹狼实控人的儿子、高力控股集团的董事长。
“借家族联姻,八马茶业可与泉州其他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共享渠道、技术和客户资源。”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提出,“但同时,家族联姻也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复杂化,降低决策效率,或导致利益冲突问题”。
近3年赚了5.8亿,加盟商撑起半边天
每逢年节,走亲访友、饮茶吃酒必不可少。在2025年春节前夕递交招股书的八马茶业,是很多人年节送茶礼的选择之一。
据最新招股书,2022年—2024前三季度,八马茶业营收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16.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2.08亿元,接近三年内累计赚了5.8亿元。
观察其产品结构,乌龙茶还是拳头品类。八马茶业在其招股书中称,“截至2024年,我们的铁观音销售量连续10余年位居全国第一,岩茶销售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铁观音、岩茶均属于乌龙茶)。
在茶叶市场上,高端茶定义为价格大于700元/公斤,中端产品价格介于300元/公斤到700元/公斤;大众产品的价格则低于300元/公斤。锚定高端市场的八马茶业,主力消费者是商务人士、中小企业主等高购买力人群,其线下门店客单价约在2300—3000元区间。
以乌龙茶为代表的高端茶撑起了八马茶业的营收基本盘,但若从2024年前9个月铁观音茶的2.19亿元收入来看,同比下滑了11.7%,营收占比也在下降。
核心品类铁观音的收入下滑,将有可能导致品牌的产品结构变化,有投资业内人士指出,“或许低附加值的铁观音产品销量占比增加,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销量减少,比如一些低价的普通包装铁观音销量上升,拉低了整体销售收入。”
收入来源方面,与公司“血脉”相连的加盟商们撑起了业绩半边天。
2022年、2023年、2024年前9个月,八马茶叶加盟商销售的收入分別占同期总收入的50.2%、50.6%及49.7%。近三年来,有不少八马的直营店都转成了加盟店,去年9月末,加盟门店3224家,占公司门店线下门店总规模的92.17%,平均每个加盟商开2.6家店。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福建公司,将自己的不少前员工和高管亲属都变成了赚钱伙伴。据时代财经报道,八马茶业有77名加盟商为公司前员工或为由前员工控制的公司,前员工加盟商运营的门店数量达300家。
他们经营的门店,不仅是销售渠道,也是不少商务人士的“会客厅”。去年,八马茶业提出“城市会客厅”概念,希望打造集商务洽谈、文化交流、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新型茶空间。
正如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曾在CBD成功“截流”了大批都市白领,八马茶室也寄希望于线下空间的打造,强化其高端形象和礼赠属性,尤其意在俘获“中小城市”的商务消费群体——从区域布局来看,截至2024年9月底,超五成的门店主要位于二、三线及以下城市。
一边借加盟商力量巩固占比近七成的线下大盘,另一边,八马茶业也在积极布局电商。
近三年来,八马茶业线上的增长势头要高于线下,以2024年前三季度为例,线上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5%为5.53亿元,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27.2%上升至2024年1月—9月的33.6%。
《当代企业》发现,在品牌的天猫官方旗舰店,一款定价46.55元的金骏眉武夷红茶显示历史成交超10万单,大量茶叶爆品都打出了“自己喝的茶”标签,相较线下商务礼赠场景,线上热销款主打自饮场景,以小克重、小包装、低单价吸引电商用户。
“有好茶、无名牌”,茶企为何难上市?
规模超3000亿的中国茶叶市场,存在头部茶企,却没有超级巨头。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茶叶市场整体规模由2019年的273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34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1%,并将进一步增长至2028年的4276亿元。其中高端茶叶市场发展更快,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82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2%。
但若看行业集中度,2023年前五大高端茶企集中度为6.2%,其中八马茶业的市场份额只有1.7%。拿新茶饮赛道对比,此前奈雪的茶招股书曾披露,2022年我国现制茶行业前三品牌市场份额合计29.5%;前七品牌市场份额合计为50.4%。
身为世界第一的产茶大国,截至2024年4月,中国的现存茶叶相关企业数量达到163.8万余家。茶企数量虽多,规模却普遍较小。
其中有不少仍是“手工家庭作坊”模式,生产环节多依赖人工,能达成一定规模、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品牌企业屈指可数。从目前披露过财务数据的规模茶企来看,2023年天福茗茶、八马茶业、澜沧古茶全年营收分别为17.34亿元、21.22亿元、5.27亿元,净利润方面,前两者超过2亿元,澜沧古茶为8008万元。
此外,茶叶品类繁多、“产地为王”的特殊性,也进一步导致了市场分散。
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对于茶叶品类有着鲜明偏好,且普遍信奉原产地,如江浙的绿茶、福建的乌龙、云南的普洱等,这种传统使得单一茶企难以满足所有市场需求,也为它们的跨区域经营增加了难度,进一步降低了行业集中度。
复杂的产业链条、难以标准化的产品、较低的行业集中度,都为品牌企业的规模化增长设限,难以形成持续的盈利能力,使得资本对传统茶企兴趣缺缺。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由于中国茶企整体运营并不规范,内部审计及原始材料等均需要不断调整,以符合上市需求。”
而当年轻人涌入消费市场,摆在所有传统茶企面前的另一道难题,是如何找到与他们的连接点。
自2022年以来,八马茶业也做过一些年轻化尝试,但未见明显水花。
据悉,八马茶业曾成立子品牌“小马茶趣”,经营奶茶、果茶、纯茶等产品,还曾开发过速溶原萃茶饮子品牌“fnf”,但目前在电商平台均无迹可寻。2024年,八马茶业又推出瞄准年轻人和女性的子品牌“万山红”,每百克茶叶100元—200元,其市场表现还有待观察。
关于新式茶饮与茶叶零售的融合探索,王文礼曾表示,“太多人建议我开奶茶店了,这其实很容易,目前全国连锁专卖店已超过3400家,但这不是我们的强项。”
不过在茶叶店里卖奶茶这件事,已经被一些新锐品牌操盘起来。成立于2016年的中国品牌T9PREMIUMTEA,就将门店开进了上海芮欧百货、iapm环贸等顶奢商场,将“奶茶”作为引流与体验,实际利润则更多来源于茶叶零售,单店一年营收最高达1500万元。
但正如王文礼提出的,此举是否适合传统茶叶门店尚未可知,毕竟,致力打造高端商务空间的八马茶业,若为迎合年轻人在门店卖起奶茶,或许会模糊其品牌形象,稀释原本的竞争优势。
此番招股书中,八马茶业宣布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除了用于扩建生产基地、未来新开1500家门店等用途外,还新增了一项资金用途,即“收购或投资在中国茶行业的参与者”。
在小而散的茶行业中,收购或投资公司可以快速整合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借门店扩张和收购投资,八马茶业或能建立起更强的市场壁垒,但如何与年轻人建立对话,仍然是下一个路口必过的关卡。
苏先生
赚那么多钱,上市发善心?
用户12xxx35 回复 02-09 13:24
能赚那么多钱还会一直想上市?
Cl_Smoothcrew
还有人买他的茶[笑着哭][笑着哭]
用户16xxx96
都不喝铁观音很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