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次,张治中见到毛主席,便问毛主席:你总是打胜仗靠的是什么?毛主席笑答:就是总结二字。 有人认为总结还不简单吗?人人都会总结。 依我看,这话一半对,一半不对。对的是说人人都会总结,不对的是说总结简单。 总结,看似容易,实则不然。就拿中国革命来说,自1921年建党,到1949年取得胜利,这期间发生了多少事,遭受多少挫折和重大损失。从陈独秀起,到瞿秋白、李立三、博古、王明等等,他们没有总结吗?当然不是,可是他们总结得对吗?总结得深刻吗?总结到正确的思想了吗? 事实一再证明,只有毛主席总结得对,总结得好,总结得深刻,于是才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体系的诞生。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固然有其他人的贡献,但是主要表现在实践上面。因为总结是要以实践作为基础的,没有实践,哪来的总结,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但是面对同样的实践,为什么有人善于总结,而有人不善于总结呢?可见总结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好的,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哲学功底。 总的来说,毛主席的哲学素养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 中国方面,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宋朝的程朱学说,再到明清时期的阳明心学和曾国藩的经世致用之学等等。 外国方面,包括黑格尔、康德、达尔文、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等等。 毛主席从中提炼出“实事求是”这一根本指导思想,写出《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哲学巨著,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可以说,掌握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就掌握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具备了获得成功的基础。 当然,体现毛主席哲学思想的著作还有很多,比如《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等。 但是至今为止,环顾世界,能有几个人能写出这样的著作呢? 毛主席的成功有偶然性,因为他生在那个时势造英雄的特殊年代。纵观人类历史,往往需要几百年才能造就一个伟人。 毛主席的成功又有必然性,因为身处同样的年代,别人做不到,只有毛主席做到了。而且命运一开始并没有垂青毛主席,是其他人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才给了毛主席施展才华的机会。 最后的结论是:总结是一门大学问,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好的。要想总结得好,必须要有深厚的哲学素养作为基础。哲学素养从哪里来?一是学习,二是实践,三是将两者进行融合。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次,张治中见到毛主席,便问毛主席:你总是打胜仗靠的是什么?毛主
漫步云端诗人
2025-02-08 16:02:17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