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湖南郴州马田镇的马田村与井岗村陷入了大规模械斗,人数高达五千,因其激烈程度和罕见规模,被网友冠名为“马井格勒战役”! 两村的矛盾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末年。当时,由于土地边界划分的模糊,两村村民在日常的农耕生产中,常常因土地的归属问题产生摩擦。但这些矛盾在当时还只是小打小闹,村民之间偶尔的争吵、推搡,还未酿成大祸。真正让两村结下深仇大恨的,是民国时期的一起惨案。1928年秋天,马田村的刘胡亮在国民党军队中当上了中校团长,衣锦还乡后,他竟带领部下闯入井岗村,以消灭共产党员为由,残忍地杀害了17名井岗村村民。那一天,井岗村的天空被鲜血染红,村民们的哭喊声回荡在村子上空,从此,仇恨的种子在两村之间深深埋下。 1993年8月,马田村村民刘方南回家休假途中,就被一群井岗村人拦住暴打,不仅头、手、背多处受伤,双腿被大石头砸成残疾。 而据井岗村村委会向地方政法部门提交的报告显示,从1993年3月到9月10日,马田村也先后致使井岗村22名村民受伤。 1993年9月11日凌晨,马田村村民刘某拉着一车猪油外出,却在半路被井岗村人抢走,刘某还被打得鼻青脸肿。当他狼狈地回到马田村时,村民们积压已久的愤怒瞬间被点燃。于是,一场自发的“复仇行动”迅速展开。 马田村村民手持长刀长矛,冲向井岗村,井岗村村民自然也不甘示弱,迅速集结应战。双方一接触,冲突便迅速升级,从最初的冷兵器对抗,很快演变成了猎枪对射,甚至还搬出了土炮、炸药包等威力更大的武器。 两村在械斗中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组织性。他们分别成立了“战斗总指挥部”,下设后勤组、运输组和指挥组。后勤组负责保障前线人员的生活物资供应,让“战士们”无后顾之忧; 运输组则承担起武器弹药、援兵和伤兵的运送任务,确保战斗的持续进行;指挥组统筹战略,制定作战计划,指挥村民占据山头制高点和交通要道,构筑起掩体和工事,形成了严密的火力网。在战斗中,村民们运用了步兵三三制、战术穿插、火力覆盖等专业军事战术,其战斗的专业性令人咋舌。 随着战斗的进行,双方都意识到仅凭自身力量难以迅速取胜,于是开始四处寻求外援。很快,参与械斗的人数就飙升至5000人。附近的百姓们吓得紧闭家门,不敢外出。 当地公检法部门和地委工作组得知消息后,迅速成立了两个平息械斗的工作组,分别前往马田村和井岗村。然而,两村村民早已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根本不允许工作组进村。 工作组绞尽脑汁,终于在9月12日凌晨3点,说服两村达成了无条件停火的协议。但这份协议仅仅维持了几个小时,天刚一亮,双方又在几处地方发生了激烈冲突。 为了激励村民“战斗”,两村还做出了惊人的承诺:在战斗中“牺牲”的,给予家属一次性2万元补偿,孩子由宗族抚养至18岁;受伤的村民,除了发放5000元补助,还享受公费医疗;被公安机关抓走判刑的,其家属每月也能领取一笔生活费。 为了在武力上占据优势,马田村几十名村民偷偷潜入附近洪田煤矿炸药库,抢走了460公斤炸药、2700发雷管和1500米导火索。得到这批弹药后,马田村在战斗中逐渐占据了上风,井岗村村民则节节败退,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就连丢4个“阵地”。 事态的发展愈发严峻,流血冲突不断升级,情况万分危急。工作组意识到,必须尽快控制住局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们火速向湖南省委发电求援。湖南省委高度重视,紧急决定在原有干警的基础上,再增派100名武警,并要求省公安厅、省武警总队迅速派出指导小组前往马田。同时,国家公安部也发来电传,要求立即收缴两村械斗武器,对违抗者严惩不贷。 下午5点左右,省公安、武警部门的领导亲临现场指挥。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伤亡,他们制定了先掩护弱方井岗村撤退的策略。300多名武警、公安人员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排成一列方队,除了前排装备两支冲锋枪和几支催泪瓦斯枪外,其余人员赤手空拳,冒着隆隆炮声,向械斗现场冲去。武警官兵们一边用大喇叭喊话,勒令双方停止斗争,一边奋力阻断双方的“火线”。在武警部队的强大威慑下,大部分参与械斗的村民陆续放下武器,退出了战斗。但仍有少数顽固分子负隅顽抗,甚至将炮口对准了武警官兵。无奈之下,武警部队只得使用催泪弹,才成功制服了这些最后的抵抗者,这场持续了34小时的大规模械斗终于被平息。 事后清点,两村累计动用了95门土炮、57支土枪、4辆炮车、233公斤炸药、2590发雷管,还有大量的大刀长枪。这些武器弹药的数量,让人触目惊心,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这场械斗的惨烈程度。这场械斗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京广铁路运输一度中断,107国道的畅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993年9月,湖南郴州马田镇的马田村与井岗村陷入了大规模械斗,人数高达五千,因
明天会更好吧
2025-02-08 19:17:13
0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