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日本人对中国人无感
摘自 赵灵慧 管理学女博士
1. 纽约到东京,机票便宜一半,游客爆满
从纽约飞往东京,我惊讶地发现,机票比飞往北京便宜将近一半。日本的游客量非常巨大,机场人来人往,繁华地区街头巷尾都是游客。然而,在这座亚洲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我明显感受到——日本人对中国人,几乎毫无感觉。
在中国,影视剧里总能看到关于日本的历史情节,仿佛中日之间的记忆被深深刻入集体意识。但在日本,这段历史似乎被“遗忘”了。日本年轻人对中国既不抗拒,也不热衷,他们甚至不太关注中国,反而更向往韩国、欧美。这种“无感”,或许正是几十年教育与社会环境塑造的结果。
2. 安静到极致的东京:拥挤地铁里的沉默规则
东京地铁是我见过最“沉默”的地方。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地铁里乌泱泱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但几乎没有人交谈。所有人都低头看手机,或者闭目养神,整个车厢静得只能听到电车运行的声音。
有一次,我和一个美国人聊天,结果被周围乘客投来异样的目光。后来,美国朋友告诉我,在日本,公共场合尽量不说话,是社会默契。但我反倒觉得,这种刻板的安静,让整个城市充满了一种“压抑感”。
3. 购物便利,消费陷阱:东京满街找不到垃圾桶和休息区
在东京,购物体验确实不错,所有产品的品质都很高,尤其是日本的梅子酒,确实好喝。但让我不习惯的是,满大街几乎找不到垃圾桶,逛累了也没有地方坐。
后来我才明白,这其实是日本的一种“隐形消费逻辑”:让游客不得不走进商场或咖啡馆消费。相比之下,中国的商业环境虽然也注重消费体验,但公共空间的便利性更高,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长椅、公园、垃圾桶,反倒让人更自在。
4. 日本人总和我说日语,我总和他们说:I’m not Japanese, I’m Chinese.
在东京,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日本人总是直接和我说日语。无论是地铁、商店,还是餐厅服务员,第一反应都是用日语交流。我只好频繁地解释:
“I’m not Japanese. I’m Chinese.”
他们的反应总是很惊讶,仿佛没想到我不是日本人。但随后也没有太多兴趣继续了解中国。相比之下,在欧洲或者其他国家,当地人得知我是中国人,往往会主动聊起中国的发展、文化甚至社会变化,但在东京,日本人对中国,真的很无感。
5. 日本社会的“圈养” vs. 美国的“散养” vs. 中国的“散养”
这次旅行让我看到一个有趣的社会模式对比:
• 日本社会是“散起来圈养”——表面上每个人都很自由,但实际生活规则极为严格,从健身房的器械使用时间,到地铁里的站立方向,甚至社交规则,都被潜移默化地规范化。
• 美国社会是“散着散养”——你想干什么都可以,规则很宽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大,但也因此社会治理更松散,治安和社会问题明显。
• 中国社会是“圈起来散养”——城市有明确的规则,但规则内的自由度极高,社会的灵活性、便利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都远超日本和美国。
6. 在东京遇到的美国CEO:25年去日本跳舞,竟然从未来过中国
在东京的Salsa舞会上,我认识了一位美国人,一个在传统企业担任CEO的中年男人。他是个Salsa爱好者,来日本出差+休假,顺便跳舞。我们连续三天在不同的舞会上碰面,熟悉后,他开始和我抱怨他的越南老婆:
“她嫁给我拿了美国身份,把她父母接过去,然后就不工作、不带孩子、天天追中国穿越剧到深夜……”
说到最后,他竟然哭了,说自己很受伤,觉得女人都很矫情。
我看着他,突然意识到——男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矫情的生物,最擅长“演戏”。但我根本不吃这一套,直接笑着回他:
“I hate white guys, I hate everyone in the world. Haha.”
这句话成功堵住了他的“表演”,他沉默了几秒,估计没想到会碰上一个根本不吃“苦情戏”的中国女人。
更有趣的是,他带了两个日本客户来舞会,我们在地铁站碰面。日本人不太爱说话,但因为这两个日本客户在美国读过书,所以我特别开心地用英语和他们聊天。然而,这个美国CEO却一直在地铁里“嘘”我,让我不要说话。我故意提高嗓门回他:
“I’m not Japanese, I’m Chinese, I can talk!!😎😎😎!”😄😂😂😂🙄🙄🙄
然后,我就继续大声聊天,他就继续嘘,场面十分搞笑。😊😥😑😀日本社会的“安静文化”已经内化到他身上,让他比日本人还日本人。😅
但最让我震惊的是,他去了日本25年,每年都会来跳舞,却从来没来过中国。我问他为什么,他居然一本正经地说:
“我的朋友在政府工作,他告诉我:去中国不能带笔记本和电子产品,过关时会被没收,行李也不要带,大街上警察会盘问,有问题要直接去机场,方便跑回美国。”
听完这番话,我当场懵圈了,..........简直怀疑他是不是在说平行世界的中国。???
“What??? That's bullshit.!
That’s not true!!!!!!, Welcome......!
一个去日本25年的美国CEO,被日本人“hate”对待了25年,依然每年坚持来;而中国人可能会热情欢迎他,他完全不知道。🙃🙃🙃
7. 写在最后:中国人需要的不是日本式的“规矩”,而是更大的全球视野
东京的精致、秩序、产品品质,确实让人佩服。这里有世界上最安静的地铁、最礼貌的服务、最严格的社会规则。但在我看来,日本人活得并不比中国人更幸福,他们的规则带来了社会的高度整齐,但却牺牲了人与人之间更自然、更松弛的互动。
相比之下,中国社会的灵活性、适应性、创新性,才是未来真正的竞争力。今天的东京,已经不再是90年代中国人眼中的“梦幻之城”,而北京、上海、深圳,甚至已经超越东京,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日本人的“无感”,并不会改变中国的崛起。而中国人,更需要抛开对日本的刻板印象,真正走向全球,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