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麦当劳推出大富翁抽奖,本是一场欢乐的活动。但几年后,吃瓜群众们发现,

盼南 2025-02-08 22:01:30

1987年,麦当劳推出大富翁抽奖,本是一场欢乐的活动。但几年后,吃瓜群众们发现,百万大奖得主竟然都是亲戚,终于引来了FBI的调查…… 麦当劳大富翁抽奖活动,玩法简单又有趣。顾客购买麦当劳的薯条、可乐、汉堡这些常规产品后,就能在包装上获得一张奖券。奖券就像游戏里的卡片,收集同颜色或者同类型的奖券,就能兑换相应的奖品和奖金。从免费的小食兑换券,到电子产品,甚至还有高达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听起来是不是超诱人?谁不想运气爆棚,一下抽中大奖,走上人生巅峰呢。 1987年,麦当劳首次推出大富翁抽奖活动,起初一切都很正常,大家公平参与,幸运儿开开心心领走奖品。可到了1995年,事情开始不对劲了。 这一年,大奖的中奖者开始出现诡异的情况。联邦调查局接到举报,说有三个百万大奖得主来自同一个州,还是亲属关系。要知道,中百万大奖的概率低得可怜,大约是2.5亿分之一,一家人都中大奖,这概率简直低到离谱,几乎等同于不可能。FBI的警员一开始没太当回事,毕竟这种促销活动有点小问题,似乎也不算啥大案。但有个警员一算这中奖概率,感觉事情不简单,决定深入调查。 调查后才发现,这里面的水太深了,背后竟然隐藏着一套组织严密的产业链。原来,麦当劳的大富翁活动虽打着自家旗号,可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是由第三方的西蒙公司全权负责。西蒙公司又把奖券印刷部分外包给了印刷厂,印刷好的奖券,由专门运输公司送到包装厂。而且,普通奖券和大奖奖券的运输过程还不一样,一张奖券从诞生到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好多环节,涉及的人员更是多得数不清。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FBI听了这些环节描述,都有点懵,不知道从哪儿入手调查。后来,听说麦当劳要取消下一场大富翁活动,警方灵机一动,决定从下一个百万获奖者入手。他们和麦当劳一拍即合,新一轮活动如期展开。 很快,新的百万大奖获奖者迈克尔出现了。警方兵分两路,一路监听他的电话,一路伪装成广告公司对他采访。采访结束后,监听小队有了重大发现。迈克尔在采访人员离开后,马上打电话给格隆布,说采访的人已经相信他的话了。这通电话让警方几乎确定,大富翁活动存在欺诈行为。 警方接着调出所有获奖者的通话记录,经过筛选整理,发现从1995年起,获奖者不管认不认识,在中奖前后都会联系科隆博、格隆布和贝克这三个人,而这三人又都频繁联系一个叫杰罗姆的人,尤其是大奖出现前后,联系更加密切。 顺着杰罗姆这条线调查,发现他是西蒙公司的安全员,主要工作是护送大奖券。巧的是,他的小名就叫杰瑞,和举报人说的“杰瑞叔叔”似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警方继续深入调查,杰罗姆原本是警察,病退后来到西蒙公司。奖券印刷完成后,普通奖券直接用卡车拉走,大奖奖券则和普通奖券混装在信封里,用一次性防伪胶布封口,由杰罗姆亲自送到包装厂,整个过程还有第三方审计员监管,而且大奖券有独特防伪技术,按道理来说,调包和伪造都几乎不可能。调查一度陷入僵局。 就在这时,监听小队带来新消息,杰罗姆和贝克联系紧密,且谈话隐晦,警方还拍到他们的交易画面,虽然不清楚交易内容,但杰罗姆的嫌疑越来越大。警方果断出击,逮捕了8名嫌疑人,包括杰罗姆。一开始,嫌疑人都交代奖券来自杰罗姆,可没人知道他从哪弄来的,杰罗姆也请了大律师,拒不交代。但几轮审讯后,他为了从轻发落,终于交代了作案全过程。 原来,一切都源于一个错发的包裹。杰罗姆负责运送奖券,有一天收到印刷厂寄来的包裹,里面竟是大量一次性防伪胶布。等了几天没人找,他就动了歪心思。每次运送奖券,他利用审计员是女性,不能进男厕所的机会,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用小刀轻轻割开信封,用普通奖券替换大奖奖券,再用错发的胶布重新封口,几分钟就能完成,审计员丝毫没有怀疑。 起初,杰罗姆只拿几万美元或一二十万美元的奖券,让亲戚领奖后瓜分奖金。后来他胆子越来越大,开始瞄上巨额大奖。他还把奖券卖给各种人,比如经典汽车俱乐部的成员、在机场遇到的人,还有佛罗里达的赌徒兼前科犯安德鲁·格隆布,格隆布又把中奖券分给自己的朋友。为了不引起怀疑,杰罗姆坚持让同伙不要自己领奖,而是把中奖券给其他州的人,他和招募者还会向最终的“中奖者”提前收取现金。 甚至,杰罗姆还匿名给田纳西州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捐款办事员寄去一张价值100万美元的奖券,当时这神秘捐赠还上了全国新闻,后来有接近他的人透露,他这么做是想着万一被抓,这个善举能让自己判得轻一点。 整个90年代,杰罗姆靠着这个骗局疯狂敛财,涉案金额超过2400万美元。直到FBI介入调查,这个持续多年的骗局才被彻底揭露。最终,杰罗姆和他的同伙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0 阅读:49
盼南

盼南

盼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