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一高僧身染重病,痛得在床上呻吟出声,圆寂前师父前来探望却只问他:现在你修的佛法还用得上吗?高僧的回答让师父感叹:看来你并没有病! 在四川,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他的法号叫做祖玠和尚。他是临济宗的楚山大师的弟子,楚山大师是当时佛教界非常有名的大德高僧。 祖玠和尚跟随楚山大师修习佛法多年,对佛理有很深的领悟。他精通佛学经论,戒律精严,禅定功夫深厚,是一位难得的佛门龙象。祖玠和尚不仅自己修行有成就,而且还十分重视弘法利生的事业。 他常年在四川各地讲经说法,开坛授戒,度化信众。不少人都是听了他的开示后,才真正走进佛门,开始学佛修行的。祖玠和尚讲经说法的时候,常常妙语如珠,让大家感受到佛法的无穷智慧。 除了弘扬显教,祖玠和尚还特别善于参禅。他承袭了临济宗"以心印心"的特色,常常用机锋棒喝的手段,直指人心,让弟子们顿悟心性。在祖玠和尚座下,有不少弟子也因此而开悟。 他们都说,祖玠和尚讲佛法的时候字字珠玑,参禅的时候更是句句见性。在祖玠和尚的言传身教之下,临济宗在四川地区广泛传播,影响越来越大。祖玠和尚不仅是一位得道高僧,也是临济宗在四川的重要代表人物。 祖玠和尚晚年的时候,身体越来越不好,终于有一天病倒了。他躺在床上,病痛折磨得他直打滚,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声。但是祖玠和尚并没有因此而烦恼,他知道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即使是修行人也难以避免。 祖玠和尚的师父楚山大师听说爱徒病重,不远千里从别处赶来探望。当楚山大师来到祖玠和尚的房间时,并没有关切地问他的病情如何,而是开门见山地问他还能不能用得上平时修习的佛法。这个问题看似有点不近人情,但在楚山大师和祖玠和尚看来,修行才是最重要的。 祖玠和尚虽然身体虚弱,但精神却非常好。他慢慢坐起身来,双手合十,向师父行礼,然后从容地回答师父的问题。祖玠和尚说,佛法修习多年,已经化为自己的血肉,时时刻刻都在受用,生病的时候更是能帮助自己离苦得乐。 楚山大师听了非常高兴,他觉得祖玠和尚能在病中不忘修行,真是难能可贵。接着,楚山大师又问祖玠和尚,如果撒手人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什么想说的话。楚山大师想借此试探一下祖玠和尚的修行境界。 祖玠和尚微微一笑,说生死本是一如,何来往生可言。他表示,自己一生都在弘扬佛法,觉得问心无愧。至于死后去哪里,那是因缘所致,顺其自然就好。祖玠和尚的回答让楚山大师非常欣慰。 他抚掌大笑,说你病成这个样子,还说得出这样的话,看来根本就没有生病嘛。祖玠和尚也笑着说,生病本就是身体的事,修行是心灵的事,二者并不矛盾。在生死面前,祖玠和尚的豁达和淡然,彰显出一位大彻大悟者的风范。 祖玠和尚的事迹,给我们现代人很多启示。在佛教看来,人生在世,总是难免会遇到种种苦难,比如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等等。面对这些苦难,我们凡夫俗子往往会患得患失,难以释怀。 但是祖玠和尚却给我们做出了表率,他以修行的智慧和境界,超越了生死,视病痛为过眼云烟,他的心始终是自在的。这种超脱的人生态度,正是佛教所倡导的"明心见性"的结果。 所谓"明心见性",就是洞察人生的真相,认清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表象,而我们的真心本性,是不生不灭的。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不为外境所转,不被痛苦所扰,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需要长期的修行和积累。但祖玠和尚的故事告诉我们,这并非遥不可及。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凡夫皆可成佛,鼓舞着后人勇敢地走上修行的路。 祖玠和尚临终时的种种表现,更体现出他通达生死的高度智慧。他能坦然面对死亡,毫无恐惧,反而还安慰弟子不要伤感。他明白,生死本是一体,死亡并非结束,而是另一种存在的开始。 这样豁达的生死观,自古以来就是许多高僧大德的共同特质。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视死如归,并不是因为真的不怕死,而是因为对生死通达的智慧,使他们真正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于活得有意义。
四川有一高僧身染重病,痛得在床上呻吟出声,圆寂前师父前来探望却只问他:现在你修的
熹然说历史
2025-02-08 23:08:59
0
阅读:434
近道
佛祖:祖玠,这里有点老鼠药,赶快吃了,我好带你去西天。楚山你怎么挂在房梁下?算了,你也跟我上西天吧,免得在人间受罪。
采菊东篱
和尚都长得肥头大耳的 都特么骗吃骗喝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