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岭药业:中成药龙头遭遇“呼吸阵痛”

新浪财经 2025-02-09 09:28:02

出品|潮起网「于见专栏」

21世纪人类在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等诸多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唯独拿小小的病毒没有办法。每年流感来袭,无论男女老少都会“中招”。尤其近期各地甲流多发,“神药”连花清瘟又火了。

作为抗疫利器,连花清瘟的大名响彻全国,以岭药业也逐渐被国人熟知。在呼吸疾病的时代红利下,近些年以岭药业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以岭药业却没有交出一份漂亮的业绩答卷。

根据业绩预告,2024年以岭药业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6亿元-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2011年以岭药业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事实上,随着疫情的消退,以岭药业便没有了当年之勇,而且还要解决产业发展的阵痛。

红利退潮,业绩疲软

如果一个企业能站在商业风口,抓住时代红利,那么业绩自然不会太差,甚至还会爆发。2022年以岭药业营收125.33亿元,归母净利润23.63亿元,相比2019年营收和利润分别增加了67.08亿元和17.57亿元。

对于中药企业来说,短短几年业绩实现翻倍增长堪称壮举。以岭药业的强势崛起,正是因为天时之利。三年疫情让连花清瘟火出了天际,成为医药市场的硬通货,甚至出现了加价购买和缺货的情况。

在连花清瘟的助力下,以岭药业一举迈入百亿俱乐部。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疫情潮水退去,连花清瘟热度明显下降,以岭药业的业绩开始急速下坠。

2023年营收103.18亿元,同比下滑17.67%;归母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下降42.76%。步入2024年,以岭药业依然未走出“双降”魔咒,业绩持续下滑。

对于2024年业绩“变脸”,以岭药业的解释为报告期内部分呼吸药品临近有效期,拟冲减销售收入、计提存货减值所致。说得更直白些,连花清瘟的红利神话已经到了尾声。

据米内网公布的2024上半年国内公立医疗市场感冒中成药品牌TOP20榜单,连花清瘟虽然以20.67%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但和2021年同期数据相比已经下滑了近23个百分点。

市场份额骤降,以岭药业在抗感冒用药领域自然没有了往日风采。去年上半年其呼吸类产品收入12.84亿元,同比下滑58.42%,营收占比缩窄至27.88%。

与此同时,随着连花清瘟需求回归常态,以岭药业还必须解决高库存的难题。据1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信息,目前我国连花清瘟的日产能达到1.2亿颗,库存超过8600万盒。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采取各种措施扩大产能生产的连花清瘟胶囊,这批药品将于今年5-6月份到期。这就是以岭药业不惜代价计提库存,导致2024年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

很明显,连花清瘟市场早已供大于求。虽然呼吸系统用药赛道在不断扩大,我国又是名副其实的呼吸病大国,但如果没有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连花清瘟已经很难再登上神坛。

更何况对于治疗效果,连花清瘟还存在诸多争议,而且并没有获得海外市场的广泛认可。当然以岭药业还有心脑血管业务,不过心脑血管用药市场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以岭药业想要拔得头筹并不容易。

心脑血管承压前行

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第一大病种。据米内网数据,2023年国内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市场规模为968亿元。这个千亿大赛道无疑绽放着无限商机,而以岭药业在医药市场的立足之本正是心脑血管产品。

近十年来,心脑血管业务撑起了以岭药业营收的半壁江山。尤其在连花清瘟热度减退后,心脑血管药品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2023年收入47.09亿元,同比增长12.71%。

用一个词来形容以岭药业的心脑血管业务那就是稳健,一方面因为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在于丰富的产品矩阵。2024上半年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内服中成药TOP20产品中,参松养心胶囊、通心络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纷纷上榜。

值得注意的是,以岭药业也是TOP20榜单中入选产品最多的企业。尽管“通络三宝”让以岭药业在心脑血管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还没有展现出绝对的统治力。

例如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参松养心胶囊、通心络胶囊的市占率和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步长药业的脑心通胶囊还有一定差距。雪上加霜的是,以岭药业的心脑血管业务增速已经开始放缓。

2023年通心络胶囊、芪苈强心胶囊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增速仅为0.29%和4.02%。2024上半年,以岭药业心脑血管产品收入23.14亿元,出现了7.86%的下滑。

实际上国内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竞争激烈,步长、天士力、同仁堂、昆药都有自己的独家产品,以岭药业地位虽然稳固,但依旧处于群敌环伺的危险境地之中。

除了面临友商的竞争挑战,以岭药业的心脑血管业务还要承受成本这座大山的重压。自2019年开始,国内中草药市场开启暴涨模式。以岭药业所需的黄芪、水蛭、全蝎、蝉蜕、麦冬、酸枣仁等药材价格屡创新高,导致毛利率持续下滑。

2024上半年,以岭药业心脑血管类产品毛利率为52.77%,相较2018年下滑了16.52个百分点。为了缓解上游压力,以岭药业以自建、共建等方式,在全国建设了60多个中药养殖基地。不过以目前来看,依旧是杯水车薪。

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呼吸用药赛道还是心脑血管领域,以岭药业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所以想要保持业绩稳定增长,以岭药业还需找到一条新曲线,然而在错综复杂的医药市场发掘新空间可谓是难如登天。

新赛道萌芽未发

创新求变一直是中药企业的难点。由于中药成分复杂、生产标准化难度大、双盲测试缺少大样本支撑,中成药从研发到上市周期非常缓慢。所以很多中药企业都将眼光放在了其他领域。

从发展战略来看,以岭药业兵分三路。一是继续深挖中药产业,推出创新中药,巩固中成药市场地位;二是积极布局化生药,扩大产业结构;三是发力大健康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虽好,只是以岭药业想要实现“三箭齐发”难度颇大。

首先,在中成药赛道以岭药业手握22个独家药方。除了呼吸和心脑血管,还涉及糖尿病、生殖泌尿、抗衰老、肿瘤等领域。自主研制的柴黄利胆胶囊、芪防鼻通片、八子补肾胶囊等创新中药已经获得上市申请。

尤其近些年抗衰老产业火爆异常,八子补肾胶囊有望成为爆款明星产品,以岭药业目前正在拓展销售渠道和探索全新的销售模式,以达到线上线下的全面覆盖。

不过众所周知,以岭药业在院内渠道优势明显,但是在院外零售市场还差点意思。所以八子补肾胶囊能否爆火还要看以岭药业的包装和营销功底。

其次,布局化生药赛道是国内中药企业一致的选择。例如天士力推出了治疗心肌梗死、脑梗的生物药普佑克;步长以疫苗为突破口,发力肿瘤、流感等细分市场。2014年以岭药业成立以岭万洲,专注开拓国际化生药市场,主攻抗病毒、抗肿瘤领域。

目前以岭药业持有12个美国ANDA产品批文,尤其首个生物1类新药,用于治疗晚期肿瘤的BIO-008已于2023年获得临床批准。整体来看,以岭药业的化生药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不过能否成为其新增长极还有待时间观望。

最后,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大健康赛道成为新蓝海。以岭药业的思路很明确,以中医养生文化“通络养生八字经”为指引,发展降压、减肥、调脂等系列产品。

可以理解为,大健康是以岭药业多业态融合的产物,是展现多元化生态的窗口。在生态链整合、产品研发上,以岭药业的硬实力毋庸置疑,然而如何把大健康产业做好,对于医药企业来讲都是个难题。

当下大健康产品种类繁多,想要在市场中快速出圈,一方面比拼的是品牌知名度,二是要有流量爆表的产品。很明显和江中、东阿阿胶相比,以岭药业在大健康领域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与此同时,连花清瘟失宠后又失去了流量密码,以岭药业的大健康产业仍然任重道远。

结语

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之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呼吸和心脑血管患病人群会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岭药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业绩“双降”只是连花清瘟大起大落的“后遗症”。

为了缓解“阵痛”,以岭药业打响了“去库存”攻坚战,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打造全新的创新药产品矩阵。不过想要在新赛道中脱颖而出,以岭药业还需在零售渠道、产品营销上求新求变。

0 阅读: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