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34年,俞鸿图因科举舞弊案被判处腰斩,其死状极为惨烈。据记载,他在被斩断

寻墨阁 2025-02-09 18:16:19

公元1734年,俞鸿图因科举舞弊案被判处腰斩,其死状极为惨烈。据记载,他在被斩断后并未立即丧命,而是在地上翻滚,口中发出凄厉惨叫,甚至以指蘸血在地上写下七个“惨”字,直至生命缓缓流逝。 在中国古代刑罚体系中,腰斩是一种极端残酷的死刑方式。执行时,刽子手会用利刃将犯人从腰部齐截,由于大部分重要器官位于上半身,被害者往往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承受巨大的痛苦,直至失血过多或器官衰竭而亡。这样的刑罚不仅造成极大的生理痛楚,也形成强烈的心理震慑。 历史上,腰斩常用于重罪犯,尤其是牵涉朝廷权斗的官员。例如,秦朝丞相李斯因政治斗争而遭赵高陷害,最终被判腰斩,死状极其惨烈。由于此刑过于残忍,一些犯人家属会试图贿赂刽子手,使刀锋稍上移,以迅速切断心脏或大血管,令受刑者少受折磨。 俞鸿图之所以遭此极刑,源于一桩科举舞弊案。清朝时期,科举制度仍是选拔官员的核心机制,其公正性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与社会公平。然而,由于科举决定了考生及其家族的前途,作弊行为时有发生。俞鸿图作为负责科举考试的官员,以严谨持正著称,始终抵制外界干涉。然而,他的妻妾因贪财私自泄露考题,将其高价出售给有意通过舞弊晋身仕途的考生。 试题泄露导致考试异常,大量考生成绩远超平日水平,引起监考官怀疑,进而展开调查。很快,矛头指向俞鸿图的家庭,尽管他本人对此毫不知情,但作为科举主管官员,难逃责任。朝廷对此案高度重视,因科举舞弊被视为对国家选才制度的严重破坏,历来惩处严厉。雍正帝一向以铁腕治政,对官员操守要求极高,在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彻查。 审讯结束后,俞鸿图被判处极刑。按照清律规定,科举舞弊主责官员可处以死刑,而俞鸿图因其身份特殊,被施以最为残酷的腰斩刑。据史料记载,他在刑场上并未得到任何缓和待遇,甚至未能与刽子手沟通调整刀口,只能无奈接受命运的降临。 执行过程中,俞鸿图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即便身体已被截断,仍在地上挣扎近一个小时,并以血书“惨”字七次,痛楚之状令人震惊。此事传入雍正帝耳中,使其对刑罚的残酷性产生深刻思考。尽管他以严刑峻法著称,此案仍令他动容。 不久后,雍正帝下令废除腰斩刑,这一历经多个朝代的酷刑最终成为历史。

0 阅读:66
寻墨阁

寻墨阁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