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平安!四川宜宾筠连突发山体滑坡,29 人失联。听说是最近老下雨,加上地质原因,滑坡变成了碎屑流。现在救援队伍都在努力,受灾群众也安置好了,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该咋跑?
2025年2月8日11时50分,四川宜宾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突发高位山体滑坡。
这场灾难的规模远超想象——10户民房和1处厂房被瞬间吞噬,29人失联,滑坡体绵延1.2公里,厚达20米的碎屑流仍在持续滑动。
截至今日,救援力量已增至949人,但滑坡区域的高风险让搜救难上加难。
滑坡的直接诱因是持续降雨叠加脆弱地质结构,但细究会发现更多隐忧。碎屑流的形成暴露了当地山体结构在极端天气下的致命短板:
高位岩层在雨水浸润下彻底崩解,形成势不可挡的碎屑洪流。这种灾害模式已非传统滑坡可比——它像液态的死亡浪潮,以每小时数十米的速度吞噬一切。
目前转移的200余名群众虽已安置妥当,但更揪心的是滑坡体仍在移动。155名集中安置的群众虽有了帐篷、棉被和发电机,但安置点外,30台挖掘机正在与持续垮塌的山体角力。
更严峻的是,堆积成山的碎屑随时可能引发泥石流或堰塞湖,这意味着灾难远未结束。
当碎屑流席卷而来时,跑错方向就是绝路。必须记住三点:
绝不顺坡跑:碎屑流速度远超人类奔跑极限,唯一生机是向两侧高地狂奔;
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若被困,抱紧粗壮树木或躲进坚固掩体,用衣物捂住口鼻防止窒息;
灾后勿当“反骨仔” :滑坡停止后24小时内返回寻物的人,往往成为二次滑坡的牺牲品。
房屋裂缝扩大、井水忽干忽涌、家畜焦躁不安…这些征兆在筠连滑坡前必然存在。
可悲的是,多数人直到灾难临头才想起“早知道”。更值得追问的是:在滑坡高风险区,预警系统是否真正触达了每家每户?
2020年宣汉县5人殒命滑坡的悲剧犹在眼前,如今29个家庭又在经历同样的噩梦。
国家虽已投入3000万救灾资金,但比拨款更紧迫的,是把地质灾害演练变成肌肉记忆——就像日本小学生对地震逃生的条件反射。
此刻,我们为失联者祈祷,望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