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送黄老一程沉痛悼念黄旭华院士:国之脊梁,深海铸剑的传奇人生今日上午,一则令人

再送黄老一程 沉痛悼念黄旭华院士:国之脊梁,深海铸剑的传奇人生

今日上午,一则令人悲痛万分的讣告,如重锤般敲打着人们的心——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杰出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双料得主、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的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于2025年2月6日20:30,在湖北武汉,因病情恶化,经全力救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9岁。

黄旭华院士,1926年3月(一说1924年2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从那时起,命运的齿轮便开始缓缓转动,为这位未来的国之栋梁,铺设下一条充满挑战与荣耀的人生之路。

1958年,新中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核潜艇的研制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黄旭华,在这关键的历史节点,被委以重任,担任中国核潜艇工程副总工程师。面对这项“进去了就出不来”“一辈子出不了名”的艰巨任务,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投身其中。自此,他犹如一颗隐匿于深海的明珠,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隐姓埋名生活。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黄旭华与家人亲友断绝了联系,将全部的精力与智慧,都倾注在了核潜艇的研制上。他带领团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白手起家。没有先进的技术,他们就自己摸索;没有充足的资料,他们就四处搜集整理。1964年,在黄旭华和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下,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这一伟大成就,让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迈入“核时代”,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1974年8月1日,那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核潜艇正式列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成为保卫祖国海疆的坚实力量。而1988年4月,黄旭华更是以无畏的勇气,参与并指挥“091”型“404”号核潜艇在南海进行极限深度下潜试验。在那波涛汹涌的深海之下,他与团队并肩作战,最终成功下潜到极限深度300米,创造了奇迹,他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院士为了核潜艇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这漫长的科研岁月里,父亲与二哥的离世,他都未能回到家中奔丧。亲情的缺失,成为他心中无法言说的痛。然而,为了国家的利益,他选择了默默承受。直到1987年,母亲偶然间看到《文汇月刊》上的报告文学,才真正了解儿子工作的性质与意义。那一刻,这位伟大母亲的心中,既有对儿子的骄傲,也饱含着深深的心疼。

黄旭华院士的离世,让整个社会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光辉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也激励着无数后来者。演员黄晓明,曾在《功勋》中生动演绎过黄旭华先生的事迹,他怀着沉痛的心情发文悼念:“先生一路走好,很荣幸曾在《功勋》中演绎过黄旭华先生,他为造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年间的故事打动无数人”。话剧《深海》中黄旭华的饰演者、广东省话剧院院长鞠月斌,同样发文深切缅怀,言辞间满是对黄老功绩的敬仰,称其彪炳史册。此外,上海交通大学等黄旭华院士的母校以及他曾经工作过的单位,也纷纷通过发文的方式,表达对这位杰出校友与前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兹定于2025年2月10日(星期一)上午10时,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黄旭华院士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永远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勇攀高峰。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熠熠生辉,永不磨灭。

0 阅读:15
让未来留下迷彩的印记

让未来留下迷彩的印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