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原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去世,中央考虑到他的历史贡献,在八宝山为他举行了追悼会,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大多数中央领导人并未亲自出席,仅送上花圈以表哀悼。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大寨位于太行山腹地,这里的地形被称为“七沟八梁”,零散的耕地被分割成4700多块,最大的地块不过三亩,最小的甚至还不到半亩,农民们不得不在这些残破的山坡上耕种,每逢雨季,肥料和种子都会被雨水冲刷殆尽,导致年产量仅有30至50公斤,村民们常年在饥饿线上挣扎。 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陈永贵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远见,1953年,他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十年造地计划》,要将支离破碎的“七沟八梁”改造成层层梯田,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在山沟上构建石坝,用土填实,再将零散的地块连接起来,大寨村民在他的带领下,用了整整两年时间,改造了多个重要山沟,为全村增添了大量可耕地。 到1962年,这个宏伟的计划基本完成,大寨人建成了180多条大坝、2条盘山渠、2个水库,以及3000多个鱼鳞坑和蓄水池,原本支离破碎的4700多块耕地被整合成2900多块肥沃的农田,还新增了80多亩良田,这一年,大寨的粮食年产量达到387公斤,较十年前的118.5公斤翻了近两番。 1963年,大寨经受了更严峻的考验,一场持续七天七夜的特大暴雨,将大寨的139亩梯田冲为平地,270间窑洞和房屋中的190间被毁,然而,陈永贵带领村民们迎难而上,不仅没有要国家一粒救济粮,还完成了24万斤的粮食上交任务,年底前,村民们已经住进了新建的石头窑洞,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大寨奇迹”。 1964年,毛泽东在听取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的汇报时,对陈永贵产生了浓厚兴趣,同年12月,陈永贵受邀参加毛泽东的生日宴会,由此开启了他的仕途转折,1975年,在周恩来的力荐下,这位来自太行山的农民正式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 担任副总理后,陈永贵创造了独特的工作方式,由于识字有限,他的秘书会用特制的大字稿纸为他准备文件,并标注读音,在公众演讲时,他常常抛开准备好的讲稿,用朴实生动的语言打动听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着农民本色,坚持不领取国家工资,不迁移户口,继续穿着布衣布鞋。 1980年,陈永贵迎来了人生的第三重身份转变,在第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这位年过花甲的农民总理主动请辞,选择了归园田居的退休生活,这个决定源于他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感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业发展的道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他深感自己的学识和眼界可能难以适应这个风起云涌的新时期。 从国务院副总理到普通退休干部,陈永贵的生活重心转移到了北京复兴门附近的一处高级公寓,但在这里,他依然保持着质朴的本色,他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山西省的补贴,平日里仍然身着布衣,足蹬布鞋,过着简朴的生活,这些衣物大多出自他妻子的针线,展现出一个退休高官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 陈永贵的追悼会格外简朴,这既符合他生前的遗愿,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在这场告别仪式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华国锋的现身,尽管两人在某些问题上曾有分歧,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昔日的国家领导人选择了放下过往,前来送别这位不同寻常的农民总理,华国锋的泪水,不仅是对故人的追思,更是对一个特殊时代的致意。 按照陈永贵的遗愿,他的骨灰被送回了大寨,当运送骨灰的车队抵达河北与山西交界处时,一幅感人的画面映入眼帘:昔阳县的干部群众静静伫立路旁,无数村民自发聚集,送别他们敬重的老书记,这种发自内心的怀念,超越了官位的高低,直指陈永贵一生坚守的农民本色。 信息来源:知网空间——从大寨陈永贵到呼唤“新农民”
1986年,原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去世,中央考虑到他的历史贡献,在八宝山为他举行了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2-10 21:21: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