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乌克兰女大学生不顾家人反对,跨越7000公里,远嫁给中国打工仔。不料,婚后6年,战争爆发。丈夫却说:“不用怕,我是中国人!” 2022年,在乌克兰局势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对于保障在乌克兰的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生和其他居民的安全给予了高度重视。 随着形势的紧张,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迅速行动,动用所有可用的资源和渠道,确保在乌中国公民能安全撤离。大使馆不仅加强了与乌克兰当局的沟通,还积极联络当地交通和安全部门,为撤侨工作提供必要的协调。 为了加快撤离过程,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发布了详尽的公告,通知在乌中国公民撤离的具体安排,并提供了联系方式和求助指南。使馆还特别考虑到家庭的需要,允许中国公民的外国亲属一同乘坐使馆安排的车辆,人性化的安排显示了对中国公民家庭团聚的关怀。 撤离行动中,乌克兰方面也展现了对中国撤侨工作的支持与重视。据撤离的留学生介绍,他们被允许携带家属一同撤离,乌克兰警车甚至为满载中国公民的大巴车开道,特别是在经过一些安全形势复杂的地区时,确保了车队的安全通行。 此外,一些在乌的华人也自发组织起来,他们的私家车跟随在使馆车队后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撤离车队。互助的精神大大增强了撤离行动的效率和安全性。在过程中,车队多次经过检查站,只要乘客出示中国护照,就能迅速获得通行的便利,无疑加速了撤离进程,减少了在危险区域的停留时间。 回想起在乌克兰的艰难岁月,卡佳仍然心有余悸。战争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打破了她原本安宁的生活。街道上时常能看到炮火轰炸后的废墟,大量房屋和汽车被毁,许多人流离失所,到处弥漫着一股死亡的气息。一向熙熙攘攘的街道变得冷清萧索,人们大多躲在家中,害怕成为流弹的牺牲品。 廖锐杰成了她最坚实的后盾。他轻抚妻子的秀发,坚定地说:"别担心,有祖国做我们的靠山,一定能平平安安回家,与孩子们重逢。"果不其然,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就采取行动,组织在乌中国公民撤离。驻乌使馆得知廖锐杰一家的处境后,立即伸出援手,先安排他们去到安全的避难所,稳定情绪,等待回国的时机。 当卡佳和丈夫登上祖国派来的撤侨专机,她的心情百感交集。同时,她也由衷感激丈夫的祖国。专机平稳降落,廖锐杰牵着卡佳的手走下舷梯,踏上中国的土地。看到候机厅里孩子们熟悉的身影,泪水瞬间模糊了卡佳的双眼。一家人紧紧相拥,幸福的泪水洒落。 卡佳的人生轨迹,在1996年乌克兰的一个美丽城市拉开序幕。她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父亲是采购员,母亲则担任着木材加工厂的厂长。丰衣足食的生活并没有让卡佳养成娇生惯养的性格,相反,她从小就以积极乐观和勤奋好学而闻名。 时光荏苒,转眼间卡佳已经19岁,正在大学里攻读学业。2015年的一个假期,像往常一样,卡佳来到母亲工作的木材厂探望。然而她做梦也没想到,一次看似平凡的"探班",竟让她邂逅了今生挚爱。 廖锐杰是来自中国福建莆田的小伙,当时在卡佳母亲的工厂里工作。尽管廖锐杰只比卡佳大一岁,但其坎坷的人生经历却不输老成的人。他出身贫寒,家里有两个需要供养的兄弟姐妹。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廖锐杰在16岁那年毅然决然辍学,开始四处打工赚钱。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他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机缘巧合下,他被派往乌克兰工作,进入了卡佳母亲的公司。 然而,卡佳和廖锐杰的恋情,并不被卡佳的父母看好。一个来自千里之外异国的穷小子,在他们眼里根本配不上女儿。然而,什么样的困难也阻挡不了一个坚定的爱情。卡佳对父母说,她相信中国是一个美丽友善的国度,更相信廖锐杰的人品。 为了让父母放心,卡佳决定先随廖锐杰到中国看看。2015年底,当卡佳踏上中国的土地,一幅现代化的画卷呈现在眼前:川流不息的车辆、鳞次栉比的高楼、郁郁葱葱的绿植......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廖锐杰的母亲尽管家境不富裕,却把卡佳视如己出,送给她一枚祖传的戒指,可见这个家庭的善良淳朴。 回到乌克兰后,卡佳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告诉了父母。他们终于认识到,廖锐杰虽然并不富有,但品德高尚,会给女儿幸福。2016年,卡佳不顾亲友的反对,毅然踏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7000公里的距离,阻隔不了真挚的爱。婚后,廖锐杰对卡佳更加呵护备至,两人的感情日渐深厚。 如今,卡佳和廖锐杰夫妇定居在中国福建莆田,与他们的一双儿女团聚。经历了战乱的洗礼,卡佳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她感慨道,当初嫁到中国,是自己这辈子做过的最英明的决定。
2016年,乌克兰女大学生不顾家人反对,跨越7000公里,远嫁给中国打工仔。不料
爱波尚克
2025-02-11 00:14: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