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河南省政府找到所领导看后大惊:这不是

西凉烟雨色 2025-02-13 10:17:28

1953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河南省政府找到所领导看后大惊:这不是清洁工老雷吗?他竟然是一位英雄…… 领导口中的老雷名叫雷宝森,是在1952年进入河南省政府招待所当清洁工的,招待所领导还记得当时雷宝森的身体很虚弱,看起来就像大病初愈一样。 正常来说,身体虚弱的雷宝森是不符合清洁工招聘规定的,因为清洁工要干的活很多,需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才行。 但领导当时看雷宝森可怜,便网开一面留下了他,并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对雷宝森多有关照,招待所的其他同事们,也很照顾雷宝森。 在这一年多里,招待所领导和同事们都曾好奇询问过雷宝森的过去,但每次雷宝森都是摇摇头不愿多说。 雷宝森的反应,让领导和同事们产生了误解,以为雷宝森是有什么不光彩的过去,所以才不肯提及。 直到领导看到了《人民日报》上的寻人启事,才明白之前猜错了,雷宝森不仅没有不光彩的过去,相反他的过去非常光彩。 1925年春天,雷宝森出生在山东省考城县的一个小村庄,父亲名叫雷长海,是村里的佃户,母亲王氏则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 雷宝森一家共有6口人,除了父母和他自己外,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姑姑,但在他出生不久,姑姑就被村里的恶霸侮辱致死。 父亲雷长海得知后怒发冲冠,当晚就提着刀将恶霸乱刀砍死,随后为了避祸,雷长海带着一家人连夜逃离家乡,前往了蔡县投奔亲戚。 时间流逝,转眼来到了1942年,这一年17岁的雷宝森变成了孤身一人,他的父母早已离世,两个姐姐也已离开了家。 孤身一人的雷宝森,决定去大城市闯荡,于是简单收拾行李后,雷宝森就跟同村好友一路向北,来到了郑州。 在这里,雷宝森的人生迎来了第二次转折,他在一家饭店打工时,认识了一位李先生,这个李先生曾是北平大学的学生,见识广博。 两人相识后,李先生便经常教雷宝森读书写字,传授人生经验和进步思想,让雷宝森的见识和思想都得到了开阔升华。 1946年春天,李先生突然神色匆匆的找到雷宝森,交给了雷宝森一封信,让雷宝森前往山东,将信交给我党,借着这个机会,雷宝森加入了我党。 随后的几年里,雷宝森跟着我党部队南征北战,先后经历了开封、鲁南、济南、淮海等众多战役,期间雷宝森作战英勇屡立战功。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此时已经是班长的雷宝森,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战场。 到达朝鲜后,雷宝森先后参加了第二次战役和第三次战役,并在这两次战役中带着全班战士立下了集体二等功。 时间来到1951年3月份,此时正值第四次战役期间,雷宝森奉命驻守七峰山阵地,这里是战场前沿,直面美军的进攻。 3月27日,战斗打响了,美军出动了十多辆坦克和大量装备先进武器的步兵展开进攻,而防守的雷宝森班,一共就只有10名战士,武器弹药也有限,就连像样的反坦克武器都没有。 但就是在这种武器装备和人数都有巨大劣势的情况下,雷宝森带领战友们硬是顶住了美军的进攻,甚至还用火箭弹和手雷击毁了美军11辆坦克。 如此惊人的战绩,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都是数得着的,事后雷宝森荣获一等功,被授予“一等战斗英雄”称号。 但谁也没想到,这位战斗英雄竟然在战斗结束后就失踪了,直到后来雷宝森所在部队的政委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寻人启事后,人们才终于知道雷宝森为何会失踪。 原来,在那场战争中,雷宝森虽然带领全班取得了极为亮眼的战绩,但损失也非常惨重,不仅牺牲了好几名战士,剩下的人也个个负伤,雷宝森更是身中七枪。 战后,雷宝森因为伤势太过严重,被紧急送往了战场附近的临时医院救治,结果却在途中不幸遭遇了美军的空袭。 这场空袭,不仅让雷宝森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还让他身上的伤也更重了,幸好一位热心的朝鲜村民发现了雷宝森,将他带回了家救治,才保住他的性命。 一段时间后,雷宝森的伤养的差不多了,而此时战争也结束了,于是雷宝森在感谢过村民的救命之恩后,便直接返回了国内。 回国后,雷宝森并没有回部队,因为他此时的身体状况很差,脚也跛了,他觉得自己回到部队也无法再参加战斗了,不如不回,不能给部队添麻烦。 于是,雷宝森一路辗转来到了河南,并在河南省政府的招待所找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每日里勤勤恳恳地工作着。 由于雷宝森不愿提及往事,所以招待所的人也不知道他的身份,直到招待所领导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他的名字,他的辉煌过往才被揭开。 招待所领导在得知雷宝森的真实身份后,便联系了部队,随后雷宝森被部队接回,成为了一名后勤人员。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雷宝森一直被善待着,甚至还有幸得到了毛主席和彭德怀的接见,更是曾被邀请前往天安门观看了国庆阅兵。 雷宝森的人生无疑是精彩的,他的事迹也令赞叹,更值得我们尊敬,正是因为有如雷宝森这样的英雄浴血奋战,才有我们如今的太平生活。 文/西凉烟雨

0 阅读:32
西凉烟雨色

西凉烟雨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