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4岁民警张宁海为救18个被困黄山的复旦学生,不幸坠崖。这些学生倒好,被救后不感激,全是白眼狼,他们的行为让网友怒斥:高学历筛选不出渣渣! 2010年12月13日的黄山,24岁的民警张宁海,冒着生命危险,带领救援队徒步穿越崎岖山路,成功找到了18名被困的复旦大学生。 这18人组成的探险队,主要是复旦大学的在校生和校友。2010年12月10日,他们在网上结伴决定挑战黄山的未开发区域。 初衷可能是为了体验冒险,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但他们显然低估了户外探险的危险。 由于设备不全,经验不足,在12月12日迷失了方向。恶劣天气、消失的手机信号,让他们的处境越来越危险。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他们慌乱之下发出了求救信号。 救援队接到报警后,立刻组织了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张宁海所在的小队随即进山,由于黄山的复杂地形和恶劣天气,救援队必须克服重重困难才能找到这些学生。 在经过多次搜寻后,12月13日凌晨,终于通过学生手中的电筒光柱,找到了他们。 此时,学生们的体力和心理都到了极限,尽管救援队表示可以等待天气好转再下山,但由于担心学生的身体状况,最终决定立即带领他们下山。 在下山途中,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顺利通过狭窄的山路,张宁海用手抓着树枝为一位女学生让路,但树枝突然断裂,张宁海失足从悬崖掉落。 当时,他的最后一句话是:“请跟我走,我来为大家照亮。”这句话充满了责任感,却成了他生命的终结。 即便如此,最令人生气的不是张宁海的牺牲,而是获救学生的态度。记者们赶到后发现,这些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愧疚和感恩。 面对采访,他们态度冷漠,甚至有学生表示,自己只想赶紧回家。当记者询问他们是否会去参加张宁海的追悼会时,学生们并未做出积极反应。 更让人心寒的是,他们回到复旦大学后,居然在论坛上讨论这件事时,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反思和歉意。 其中,有学生在社交平台上讨论时,竟然把这次探险经历看作一段值得炫耀的回忆。 更有甚者,竟称张宁海的牺牲只是“概率问题”,认为在这次事件中最不负责的反而是张宁海的救援决策。 而且,张宁海牺牲后,这些学生并没有积极采取任何实际行动来安慰张宁海的父母,反而大多匆匆离开,回到了上海。 社会对这些学生的反应充满了愤怒。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批评他们为“白眼狼”,认为这些高学历的年轻人应当有更高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网友们纷纷指责他们缺乏基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冷漠地对待张宁海的牺牲。 甚至有人提出,尽管这些学生受过高等教育,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们在人生重要时刻所展现出的极度自私和冷血。 而张宁海的父母,在失去儿子之后,虽然内心悲痛不已,但依然展现了巨大的宽容。 他们并未将责任归咎于这些学生,而是将更多的痛苦藏在心里。张宁海的父亲,曾经是军人,他对儿子的牺牲表示理解,并认为这是张宁海作为警察的责任。 然而,在他独自住院时,缺乏亲人的陪伴,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谁能理解? 时间过去了几年,事件渐渐被淡忘,但复旦大学的这些学生依然未能摆脱公众的指责。 直到一些学生试图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反思,表达对张宁海父母的歉意,并承诺会去看望他们,但这一切也都显得有些迟到了。 (信息来源:中国警察网 2018年12月13日 《八年了,我们记住了这位年轻警察的牺牲,以及他为何牺牲》)
“太扎心了,烈士的命就换来了18个白眼狼!”2010年,24岁民警舍命救出
【8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