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不良资产行业观研综合中国经营报
稳妥化解金融风险是近年来银行业重要工作之一。
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登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24年(第四年),逾759家银行机构(含各分支机构)批量转让了1783.5亿元个人不良贷款。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自2021年年初启动银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以来,四年间银行业在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和平均本金回收率却呈现出下滑趋势,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股份制银行成转让大户
银登中心数据显示,从业务类型来看,2024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占主导,成交规模达1783.5亿元,占全年成交比例达62.3%。
其中涉及政策性银行(含各分支机构,下同)15家、国有大型银行191家、股份制银行310家、城市商业银行80家、农村中小银行163家。
据梳理发现,无论是从银行机构的数量,还是从展业的笔数上看,股份制银行都是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过程中相对活跃的机构。
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认为,除了政策和市场的支持,股份制银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需求较大也是原因之一。
“相对而言,股份制银行更加重视零售业务发展,个人贷款业务规模大、占比高,不良贷款规模相应较大,有动力加快批量转让、缓解资产质量压力、盘活信贷资源。
同时,股份制银行专业能力较强、市场化程度较高,在不良贷款处置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熟悉市场的规则和流程,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快,决策机制灵活,能够迅速抓住政策和市场的机遇,更加积极地参与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并探索新的业务模式提升处置效率。”
康德智库专家、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权益高级合伙人、律师陈元补充道,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主要难点在于处置效率与收益难以平衡。
“不良贷款中可能包含大量高风险、高收益的个人贷款(如信用卡透支、消费贷款等),客户的还款能力和意愿问题较为突出,受让方需要考虑如何评估借款人未来的还款能力、征信记录以及是否存在恶意逃避的情况。
处置难度较大,难以确保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另外,市场竞争压力较大,需与同行竞争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寻找最优的处置方案,且抗风险能力有限,需谨慎选择处置策略。”
另外,对于国有银行和城、农商行,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庞珊珊介绍道,国有大型银行的债权关系复杂,由于历史原因或业务复杂性,其不良资产往往涉及复杂的债权关系,增加了处置难度。
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规模虽小但分散,增加了处置的难度和成本。银行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管理和处置。专业人才的短缺也是制约这类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转让折扣率呈下滑态势
与业务规模增大形成对比的,是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与平均本金回收率呈现下滑态势。
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为4.8%,平均本金回收率更是低至7.3%。上述数据在2021年一季度分别为18.1%和32.9%。
陈元告诉记者,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估值定价的复杂性增加。“四年前估值定价相对简单,如今个人不良贷款的估值定价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尤其是投资者对不良资产的个性化需求增加,银行需要根据不同的投资者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价。”
邵科分析称,过去四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与本金回收率呈现一定的下行趋势,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伴随着政策的支持、市场的成熟以及零售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银行通过批量转让方式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个人不良贷款转让的市场供应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让价格和折扣率水平;二是中国经济依然面临一定挑战,部分居民的收入增长受到影响,还款能力有所下降,且部分不良贷款缺乏抵押物导致回收率不高,对折扣率与本金回收率构成了较大压力。
陈元认为,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回收金额和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定价难度较大。银行需要综合考虑债务人的还款能力、抵押物价值、市场利率等因素作出决定。此外,目前市场上缺乏统一的估值模型和定价标准,银行在转让过程中往往需要依赖内部评估或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意见。
陈元建议,银行应建立专业的评估团队,培养或引进专业人才,搭建内部估值模型,结合市场数据和历史经验进行估值。同时,可引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供独立的专业意见。在此基础上,依据市场环境、经济形势和投资者反馈,动态调整定价策略,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个贷不良风险须关注
展望2025年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中国银行研究院方面预测,个人贷款不良风险上升值得关注。
“2024年三季度末,受经济弱复苏影响,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还款能力有所下降,从部分披露三季度个人贷款不良率的上市银行情况来看,个人贷款及垫款的不良率指标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高,2025年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等资产质量情况值得继续关注。”
以信用卡业务为例,2025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1216.08亿元,环比增长15.46%,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42%。
面对逐渐增加的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陈元认为,银行在进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过程中,应通过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优化内部流程、加强合作与交流,在合规的前提下,有效提升转让效率,降低成本,同时维护客户关系和市场声誉。
陈元建议,要优化市场策略与合作模式,即银行可以拓展投资者群体,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资产管理公司(AMC),还应积极与金融科技公司、不良资产投资基金、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等新兴机构合作,吸引更多元化的投资者。
同时,根据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和风险偏好,提供定制化的转让方案,包括资产包组合、定价策略以及风险分担机制等。此外,通过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行业研讨会等渠道,加强市场推广和信息披露,确保信息透明完整,增强市场信心。
对于金融科技的应用也被寄予厚望。“银行应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效率和安全性。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分散的客户信息和贷款数据,建立统一的不良贷款数据库,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开发智能估值和风险评估工具,提高估值效率和风险识别能力。同时,通过加密技术、匿名化处理等手段,确保客户信息在转让过程中的安全性与隐私性。”陈元说。
针对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庞珊珊认为,在批量转让过程中,银行应妥善处理涉及的个人信息,确保不泄露个人隐私,应建立严格的信息保密机制,严格控制个人信息的知悉和使用范围;同时,要合规使用个人信息,银行应按照原合同约定使用个人信息,不得用于非法目的,在转让过程中,应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防止信息被滥用或盗用。
(转自:不良资产行业观研)
罗兰豆
即将爆的,还没爆的。远不止这个数
醉翁 回复 02-18 15:26
乘以20才是真正的数据[得瑟]
李先生
银行你能贷有抵押容易,不然它宁愿放给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再贷给老百姓,起步16-24的利息不违法,比银行信贷高几倍!这是双赢的套路!
fantastic sunshine
主要是负债的不能个人购买,要是能个人购买再抵押给银行,成功上岸[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