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乒乓球双打是否会“耽误”单打?两者技战术要求有何不同?近日,世界乒联宣布

体育顶楼 2025-02-14 09:56:30

争议!乒乓球双打是否会“耽误”单打?两者技战术要求有何不同?

近日,世界乒联宣布修改一系列WTT赛事规则,除大家比较关注的“强制退赛”规定以外,另一个此前被热议的问题也得到了部分解决,那就是开始更加重视对双打项目,提高双打奖金,这也算是对不久前国乒世界冠军梁靖崑提出相关建议的正面回应。

不过对于乒乓球运动的单、双打项目,网上一直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一部分人认为,运动员身兼多项对体能、精力是重大消耗,再加上大家普遍重视单打,如果没有奖金等扶持的话确实说不过去(WTT新加坡大满贯赛双打冠军两人才各拿4000美元奖金,单打正赛一轮游64强选手就有5000美元);

也有一些人认为,乒乓球双打仅仅是单打的“附属品”,大家所用的技战术没有任何不同,所以双打奖金低于单打没什么好说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争议呢?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乒乓球双打与单打所要求的技战术是存在一些明显差别的。

经常观看比赛与自己打球的朋友们都知道,双打绝对不是简单的1+1=2,两者在技战术要求上不但有差别,而且部分还是截然相反的思路,我们至少可以找到以下几点:

第一,乒乓球双打有严格的发球规定,运动员必须站右半台发对方右半台,这就使得单打的许多发球与抢攻战术无法发挥。

第二,乒乓球双打是一人接一板,所以运动员可以不像单打比赛一样注重动作还原,有机会的话直接全力爆冲即可,毕竟下一板是队友接。

第三,同样因为一人一板的缘故,乒乓球双打非常喜欢重复落点战术,因为双方都要换人接球,所以重复落点容易让对手来不及跑位,这恰好与单打追求灵活线路、落点相反。

除了以上几点,乒乓球混双还和男双、女双有一个巨大不同,因为男选手的单板质量普遍高于女选手,所以在轮到男选手进攻时要尽量不留余地全力进攻,否则女选手的压力会比较大。

正是因为存在技战术上的差别,所以运动员在备战不同项目时的重点肯定有所不同。

如前所说,不少球迷认为身兼多项的运动员会因为比赛场次过多而出现体能不足,这当然不是没有道理;但客观而言,像奥运会等赛事,双打所带来的体能消耗对单打的影响其实不是很大。

比如一位奥运选手名义上最多兼三项,但首先团体和单项完全是分开的,其次混双和单打重叠的比赛日其实也不多,所以身体消耗并不会很大。

真正麻烦的事情在于,因为单打和双打存在前文中提到的技战术要求不同,而乒乓球比赛过程中留给运动员的反应时间往往非常短暂,所以容易让运动员的肌肉记忆和下意识反应出现偏差,需要不断切换自己的思路,自然也就分散了精力。

尤其在奥运会这样的大赛备战过程中,兼项运动员必须投入到不同的训练模式当中,日积月累就容易出现“选择恐惧症”,相对来说单打独斗肯定比一人一板更难调节,所以说双打可能“耽误”单打的观点也是有依据的。

过分放大或者贬低双打对单打的影响都是不对的,但不能因此否认影响的存在。

通过研究运动员们在实战中的表现与成绩,我们可以看到单打水平高的选手一般双打成绩不会很差,但想要冲击顶峰也不容易;反过来双打成绩好的组合,有时候并不需要两位运动员的单打水平都很强,如果配合默契的话也未尝不能取得佳绩。

当然,以上是单打实力对双打的影响,那么反过来:双打对单打的影响是怎样呢?

目前看来,双打能力强似乎不能给单打水平的提升带来太多的帮助,此外还要分散备战单打的精力,至于究竟分散了多少,这个就见仁见智,只能说确实客观存在。而在这种客观存在出现后,大家继续参加双打比赛的动力是什么呢?

在奥运会等重大比赛上为国争光、提升自己的社会与商业价值自然是头等目标,但奥运会四年左右才举办一届,奖牌也就那么几块,如果其他比赛不能提高奖金等待遇,久而久之,双打就注定会成为少数协会、少数运动员之间“自娱自乐”的项目了。

正是因为目前乒乓球双打项目的地位尴尬,所以才更需要政策扶持。

目前看来,乒乓球的单、双打技战术的确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又没有羽毛球那么大,所以羽毛球可以组建专职的双打组合,乒乓球领域却缺乏这个动力;一方面平时奖金很少,另一方面涉及国家荣誉和巨大商业价值的奥运会等大赛又有双打,这就必然出现“畸形”的发展:

顶尖高手当然可以为了奥运会去专心备战,但这就会分散他们在单打项目上的精力,而且越用心投入双打就越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低水平运动员为了四年左右一次、且大概率拿不到什么好成绩的奥运会专门练双打更是得不偿失,平时其它赛事又缺乏奖金鼓励,最终大家只会敷衍了事,或者索性不参加双打。

此前梁靖崑等人之所以站出来提意见、希望增加双打奖金,就是为了激发大家参加这些项目的热情,如今世界乒联也作出了回应,追加了50万美元专门作为双打项目的奖金,那么这能否改变当今乒坛运动员们对双打项目的态度呢?让我们一起静观其变吧!

0 阅读:0
体育顶楼

体育顶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