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的十大谋士的排名及简要分析: 1.诸葛亮(蜀汉) 核心贡献:提出《

凌高评娱乐趣事 2025-02-14 11:21:59

在三国时期的十大谋士的排名及简要分析: 1. 诸葛亮(蜀汉) 核心贡献:提出《隆中对》奠定蜀汉立国之基,以“联吴抗曹”为战略核心;治理蜀地、平定南中、五次北伐,展现全面的政治军事才能。 历史评价:被誉为“千古名相”,《三国志》称其“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 争议点:小说中的“神化”形象与正史差异较大,但其治国与战略眼光无可争议。 2. 司马懿(曹魏/晋) 核心贡献:抵御诸葛亮北伐,平定辽东公孙渊;高平陵之变奠定晋朝根基。 历史评价:虽以隐忍权谋著称,但其军事与政治手腕直接改变了三国格局。 争议点:后期更多作为权臣存在,但早期谋略(如速擒孟达)展现极高智慧。 3. 郭嘉(曹魏) 核心贡献:助曹操灭吕布、败袁绍、定乌桓,提出“十胜十败论”鼓舞士气。 历史评价:曹操称其“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早逝令曹操痛惜。 特点:奇谋果断,擅长心理战与战略预判。 4. 贾诩(曹魏) 核心贡献:劝张绣降曹,助曹丕夺嫡,以“乱武”之策搅动汉末乱局。 历史评价:陈寿评其“算无遗策”,虽易主多次,但计谋成功率极高。 争议点:因“毒士”之名被诟病,但其生存智慧与洞察力堪称顶尖。 5. 荀彧(曹魏) 核心贡献:为曹操制定“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举荐人才(如郭嘉、司马懿),稳定后方。 历史评价:王佐之才,曹操称其为“吾之子房”。 悲剧性: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失势,凸显其忠于汉室的情怀。 6. 周瑜(东吴) 核心贡献: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奠定三分天下基础;提出“二分天下”战略(未实施)。 历史评价:苏轼赞其“雄姿英发”,正史中为儒将典范,非《演义》中气量狭窄形象。 定位争议:兼具统帅与谋士身份,但其战略眼光与临场决断力无可替代。 7. 庞统(蜀汉) 核心贡献:助刘备取西川,提出“上中下三策”速取益州。 历史评价: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早逝使其潜力未能完全展现。 特点:善奇谋,长于战术规划。 8. 陆逊(东吴 核心贡献:夷陵之战火烧连营,石亭之战大破曹魏,晚年力主改革。 历史评价:东吴最后的名将,以沉稳谋略扭转危局。 争议点:更多以统帅身份活跃,但其谋略(如麻痹刘备)极具针对性。 9. 法正(蜀汉) 核心贡献:献计取汉中,助刘备击败夏侯渊;制定《蜀科》稳定益州。 -历史评价:刘备言“若法正在,可制陆逊”,诸葛亮亦敬其智谋。 特点:精于战术与人心把控,弥补诸葛亮战略有余而机变不足的短板。 10. 鲁肃(东吴) 核心贡献:提出“榻上策”规划东吴立国方针,促成孙刘联盟。 历史评价:被低估的战略家,孙权称其“虽张仪、苏秦不过也”。 争议点:因《演义》中“老实人”形象被弱化,实则极具远见。 争议与遗珠 徐庶:因效力时间短,未能进入前十。 沮授、田丰:袁绍未能采纳其谋略,导致悲剧收场。 程昱:曹操重要谋士,但缺乏决定性贡献。

0 阅读:69

评论列表

肥肥的兔子

肥肥的兔子

1
2025-02-14 12:35

还有戏志才、李儒也算是顶尖谋士了

凌高评娱乐趣事

凌高评娱乐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