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庆大学一名硕士研究生谭同学的遭遇,在网上引发热议。十年前他还只是一名普通中专生,十年后却已是名校硕士,而且还通过了公务员考试,眼看就要登上仕途,没想到最终却因"学历套读"问题,被无情pass掉。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也让很多网友为他鸣不平。
其实谭同学的经历,折射出我国教育体制中一些尚待完善的制度困境。十年前,他和很多中职学生一样,在就读中专的同时,报名参加成人高考。这种做法当时不仅普遍存在,而且还被学校和主管部门默认甚至鼓励。毕竟能够让更多孩子通过学历提升,改变命运,何乐而不为呢?可是谁能想到,这份看似美好的初心,日后竟成了硕士就业路上的"紧箍咒"。
对于谭同学来说,他只是按照学校指引的路径,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才智,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考入理想高校攻读硕士学位。这期间他获得的种种荣誉,无不证明他过人的实力。然而遗憾的是,在关键的求职关口,一纸十年前被默许的"学历套读"竟让他功亏一篑。对此他感到十分委屈,认为应该按照当时的政策来认定,而不是用现在的标准去审视过去。
而在一些人看来,用人单位无视谭同学多年来的努力,仅仅因为学历问题就将其拒之门外,难免有失偏颇。毕竟他的知识和能力已经得到了名校和社会的多方认可,而学历形式的瑕疵,似乎并不足以完全否定一个人的价值。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坚持学历标准的同时,也给予非常规成长道路以应有的尊重。
诚然,谭同学的遭遇值得全社会反思。一方面学校存在引导不当,另一方面制度的滞后和不合理, 也给了很多学生不必要的"陷阱"。而学生的诉求,更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因为成长没有固定模式,我们的教育体系,才更需要在制度设置上给予灵活性和弹性空间,而非简单以框框套路来束缚学生的未来。
对于谭同学,相信以他的才干,终会遇到属于自己的好机会。也希望他能尽快走出阴霾,重拾信心,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继续追逐梦想。而这个案例,也警示我们反思灵活的教育制度建设。不能让质朴美好的教育初心,在一味强调规矩的泥沼中迷失方向。我们要为莘莘学子营造公平宽松的成长环境,而非设置重重关卡让他们寸步难行。
只有革除陈规旧矩,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教育评价机制,让不同的人才都能在各自领域绽放异彩,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谭同学的经历值得全社会警醒, 我们应正面看待教育中的包容性探索,用开放的胸襟,丰富教育生态的多样性,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优化升级。如此,才不负莘莘学子的奋斗初心,成就他们人生出彩的未来。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十年寒窗,用青春赌明天,难道真的输给了一纸学历的裹挟?谭同学的梦,是他一个人的孤独坚守,还是无数寒门学子的集体呐喊?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