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座非去不可的城市,一次中西合璧的视觉盛宴
天津,一座渤海之滨的城市。自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天津的地位便日益重要,逐渐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天津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天津的建筑风格,因近代的开埠历史,留下了大量的西式建筑,融合了多国特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城市风貌。汇聚了众多风格各异的建筑,英式、法式、德式等多种风格在这里和谐共存,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
(天津)
天津人热情好客、幽默风趣,一句 “嘛呢” 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人们围坐在一起下棋、聊天,脸上洋溢着悠闲与满足。茶馆里,相声演员们妙语连珠,观众们笑声不断,这种独特的文化娱乐方式是天津市井文化的生动体现。
天津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在全国美食文化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这里不仅有闻名遐迩的狗不理包子、煎饼果子、十八街麻花等特色小吃,还有罾蹦鲤鱼、炒肝尖、独面筋等经典津菜佳肴。天津美食的口味独特,在于它的制作工艺和传承方式,许多传统小吃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秘方,代代相传,保留了最纯正的味道 。
(天津博物馆)
历史与艺术的殿堂,天津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1918 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 ,这是中国较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此后,历经了天津博物院、天津广智馆、天津市立美术馆的变迁与整合。2004 年,天津市历史博物馆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合并,组建为如今的天津博物馆。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天津博物馆不断丰富馆藏,提升展览水平,逐渐成为一座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新馆位于天津文化中心,于 2012 年正式对外开放 。新馆的建筑设计独具匠心,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层叠错落的结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设计理念融合了 “世纪之窗” 的概念,寓意着通过这座博物馆,人们可以回顾天津设卫建城 600 年的文明历史,再现 “中华百年看天津” 的沧桑巨变,同时展望天津美好的未来前景。走进博物馆内部,“时光隧道” 般的共享大厅南北走廊贯穿其中,逐级上升,连接着各个展区,让观众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 。
(天津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馆藏丰富,珍品众多,涵盖了古代青铜器、陶瓷器、法书、绘画、玉器、玺印等多个门类 。其镇馆之宝更是件件堪称稀世珍宝。西周太保鼎,作为西周时期的青铜礼器,造型独特,四足方鼎,直耳上饰作攀附状垂角双兽,柱足处棱脊、中部附圆盘的设计在商周青铜器中极为罕见,是目前唯一一件保存在国内的 “梁山七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轴同样是赫赫有名,这幅三拼绢的大幅画作,以其雄浑壮阔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全画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尽显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被公认为范宽的杰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
(天津之眼)
浪漫的城市眼眸,天津之眼天津之眼,全称天津永乐桥摩天轮,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三岔河口的永乐桥上,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也是天津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2003 年,永乐桥始建,天津之眼摩天轮于 2006 年开始建造,2009 年 4 月正式对外开放。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伦敦眼,由日本建筑师川口卫先生带领其设计事务所设计,将摩天轮架在海河河口之上,并与永乐桥结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建筑造型 。摩天轮直径达 110 米,最高点距离地面 120 米,相当于 35 层楼的高度。轮外挂装着 48 个 360 度透明座舱,每个座舱可容纳 8 人,能同时供 384 人观光。
(天津之眼)
当缓缓步入座舱,摩天轮便开始平稳上升,便开启一场浪漫的云端之旅 。整个过程大约持续 28 分钟,随着高度的不断攀升,视野逐渐变得开阔起来。当到达摩天轮的最高点时,那种震撼的感觉难以言表。极目远眺,海河穿城而过,两岸的建筑错落有致,道路上车水马龙,城市的繁华景象尽收眼底 。若是在夜晚乘坐,灯光亮起,此时,整个城市被灯光装点得如梦如幻,海河两岸的霓虹灯交相辉映,与天上的繁星相互交融,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夜景图,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
(世纪钟)
奏响时代的强音,世纪钟世纪钟坐落于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路世纪钟广场,天津站西侧,解放桥环岛的绿地上 。这座为迎接新世纪而建的大型标志性城雕建筑,于 1999 年开始建造,2000 年 1 月 1 日零时正式敲响迎接新世纪的钟声。它由全金属材料打造而成,钟高 40 米,直径达 14.6 米,基座面积 74.4 平方米,重达 170 吨有余 。整体由分钟盘、摆架和基座三部分构成,通体散发着金属的光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钟盘的设计独具匠心,面积约 156 平方米,在直径约 8 米的内环上,盘芯和指针采用花挡镂空制作,既古朴典雅又精致美观。直径约 14 米的外环与内环间镶嵌着 12 个直径 2.6 米的青铜浮雕,图案为 12 星座 。
(世纪钟)
这些浮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十二星座的独特形象,画面根据最原本的故事创作,将白羊座放在顶端 12 点的部分,寓意着吉祥如意;把天秤座放在最下部 6 点的部位,象征着公平公正,巧妙地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
表盘的侧面是一个巨大的钟摆造型,上顶 “太阳”,下挂 “月亮”,寓意着日月交替,时光流转 。摆架呈 S 形,取材于太极分割线形状,寓意阴阳交替,互始互终,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思想 。而基座则布满了大小齿轮与链条,以及巨大的螺丝和铆钉,与古老的解放桥相互映衬,仿佛在诉说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
(世纪钟)
世纪钟不仅仅是一座报时的时钟,更是天津迈入新世纪的重要象征 。它代表着天津这座城市对新时代的展望与追求,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世纪钟的建造,标志着天津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世纪,展现出这座城市在时代发展浪潮中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
每到跨年夜,世纪钟广场便成为欢乐的海洋,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 。大家早早地来到这里,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新年的钟声敲响 。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人们或是与亲朋好友相聚,或是与陌生人一同分享喜悦,现场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
(世纪钟)
当新年倒计时开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世纪钟上,大家齐声高呼:“5、4、3、2、1!” 随着最后一声呐喊,世纪钟敲响新年的钟声,那一刻,欢呼声、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夜空 。五彩斑斓的烟花在海河上空绽放,与灯光璀璨的世纪钟相互辉映,将整个城市装点得如梦如幻 。人们相互拥抱、祝福,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许下美好的心愿 。在这一瞬间,世纪钟成为了人们情感的寄托和欢乐的源泉,为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
(解放桥)
见证历史的开合之桥,解放桥解放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02 年 。当时,法国租界当局要求清政府在海河下游老龙头车站(今天津站)附近修建一座桥梁,名为老龙头桥。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这座桥逐渐无法满足需求。1923 年,法租界工部局开始筹建新桥,1927 年,新万国桥建成,旧桥被拆除。
万国桥即解放桥的前身,它的建成耗费了巨额资金。原定工程费用以 100 万两白银为限,开工后造价大幅提高,主桥增至 152 万两,拆除老龙头桥等费用增至 39 万两,共计 190 万两白银,成为当时海河上造价最高的一座桥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以蒋介石的名字将万国桥命名为中正桥。1949 年,天津解放,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 。
(解放桥)
解放桥是一座双叶立转式开启式钢结构大桥 。桥长 97.64 米,桥面总宽 19.5 米,桥身分为 3 孔,中孔为开户跨。在桁架下弦近引桥部分背贴一固定轨道,备有汽油发电机,可自行发电启闭 。这种设计使得解放桥 “合则走车,开则过船”,十分独特。
开桥时,活叶桁架沿轨道移动开启,能让开更大的通航净空,呈现出壮观的景象。“万国桥下过大船” 曾是海河上一道独特的景观,如今解放桥每逢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依然会开启,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
(西开教堂)
繁华中的静谧圣所,西开教堂西开教堂,全称天主教西开总堂,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西宁道 1 号 。这座始建于 1913 年的教堂,由法国传教士设计建造,是天津市最大的罗曼式建筑,于 2018 年 11 月入选第三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
从外观上看,西开教堂的建筑平面呈拉丁 “十” 字形构图,三座高达 45 米的巨型圆顶错落排列成 “品” 字形,极为醒目。主体建筑采用红黄色花砖砌成,给人以温暖而庄重的感觉。绿色的穹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神秘的气息,每个穹顶上都装饰着一个青铜十字架,增添了神圣的氛围。走近教堂,精美的石雕和装饰随处可见,展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
(西开教堂)
高大宽敞的主厅,由 14 根立柱支撑,分为两排,每排 7 根,形成三通廊式 。抬头仰望,中央高大的穹顶通过八角形鼓座与支撑拱架券廊柱相连,气势恢宏。室内的八角形穹窿顶和侧窗采用彩色玻璃镶嵌,当阳光透过这些彩色玻璃洒入教堂时,形成五彩斑斓的光影,营造出一种华丽而神秘的宗教氛围 。墙壁上的壁画和精美的雕塑,都诉说着宗教故事,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圣的艺术殿堂。
(西开教堂)
每逢星期日及天主教节日,教堂更是会举行盛大的宗教活动 。这时候,教堂内座无虚席,信徒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共同庆祝节日,感受宗教的力量。在圣诞节、复活节等重要节日,教堂还会精心布置,举办特别的弥撒和庆典活动,现场气氛庄严肃穆又充满喜悦 。
(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
“海上故宫”,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享有 “海上故宫” 的美誉。它是我国首座国家级、综合性、公益性的海洋博物馆 ,由自然资源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直属的公益二类文化事业单位。该馆占地面积达 15 公顷,建筑面积 8 万平方米,展览展示面积 2.3 万平方米 。建筑主体 3 层、局部 4 层,整体造型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寓意着人类对海洋探索的永不止步。
国家海洋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分为 “海洋人文”“海洋自然”“海洋生态” 三大板块,共设六大展区 15 个展厅。在海洋自然展区,“远古海洋” 展厅通过大量珍贵的化石标本,生动地展现了海洋生命的诞生与演化历程,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亿万年前的神秘海洋世界。“今日海洋” 展厅则聚焦于现代海洋生态系统,鲸鲨标本、怀孕双髻鲨塑化标本等稀有海洋动物标本,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海洋生物的神奇与多样 。
(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
中华海洋文明展讲述着中华海洋文明的发展脉络。从古代沿海先民的航海活动,到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各个时期的文物、文献以及场景复原,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与海洋的深厚渊源。海洋互动展区充满趣味与科技感,众多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欢乐中学习海洋知识,激发对海洋的探索欲望。宣教中心区定期举办各类科普讲座、主题展览,为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海洋的专业平台 。
国家海洋博物馆还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的科普活动。“小小化石猎人” 活动,孩子们能在专业老师指导下,亲手触摸化石并进行清理修复,体验古生物研究的乐趣 。“夜宿海博” 活动更是将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场景变为现实,孩子们和家长在博物馆中度过难忘的一夜,深入探索海洋奥秘 。
(津湾广场)
城市封面,津湾广场津湾广场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海河河湾南岸,是紧邻海河、面向天津站的欧式建筑群 。这里曾位于原天津法租界内,建筑风格与周边原租界内的历史建筑一脉相承。汇聚了浪漫主义、折中主义、古典主义和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 。
法式曼塞尔式的红瓦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古朴而典雅;开敞式的柱廊,营造出一种通透、大气的空间感;高耸的塔楼直插云霄,成为广场的标志性景观,彰显着独特的个性;现代的玻璃门窗则为这些古老建筑注入了时尚活力 。
(津湾广场)
津湾广场是一个集多种娱乐休闲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里拥有硬件设施一流的津湾大剧院,常年举办各类国内外优秀演出剧目,从经典的话剧、歌剧,到精彩的音乐会、舞蹈表演,应有尽有,为观众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 。
广场内的餐饮选择丰富多样,各国美食琳琅满目。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西餐,感受法式大餐的精致、意式美食的热情;也能找到地道的中餐,满足味蕾对家乡味道的渴望 。无论是高端餐厅的优雅用餐体验,还是街边小吃的烟火气息,都能在这里一一寻觅到 。
(津湾广场)
沿海河湾亲水平台为游客提供了亲近海河的绝佳机会。在炎热的夏日,漫步在亲水平台上,感受着河风的吹拂,欣赏着海河的碧波荡漾,无比惬意 。此外,广场还经常举办各类主题市集、车展、文艺演出等活动 。在春日主题市集上,游客可以一边赏海河美景,一边聆听特邀乐队嘉宾带来的悠然生活韵律,同时品尝特色美食,体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
当夜幕降临,津湾广场便迎来了它最为璀璨的时刻,堪称天津夜景的一张亮丽名片。华灯初上,广场上的欧式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轮廓更加清晰,仿佛披上了一层梦幻的外衣 。各种绚丽的灯光相互交织,营造出浪漫而迷人的氛围 。
(津湾广场)
海河两岸的建筑群倒映在水中,形成了水中有楼、楼中映水的奇妙景象 。游船在河面上缓缓驶过,划破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让这幅美丽的画卷更加生动 。在跨年夜,津湾广场更是热闹非凡。“跨年飘雪津湾夜” 主题活动,为人们带来了一场浪漫的跨年盛宴 。纷纷扬扬的 “雪花” 飘落,传统非遗打铁花在夜幕下绽放出万点星辰,还有绚丽的落花电子瀑布、互动巡游演出等精彩节目,让人们在欢乐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
(五大道)
万国建筑博览馆,五大道五大道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 83 号,坐落在现体育馆街辖区内,这片区域原是天津城南的一片坑洼塘淀 。1860 年 12 月 17 日,天津英租界开辟,五大道地区被划为英租界。1919 年至 1926 年,英租界工部局利用疏浚海河的淤泥填洼修路,为后续的建设奠定了基础。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由于租界享有治外法权,如一块 “避风港”,吸引了众多下野政客、清廷遗老遗少、军阀买办和外国人纷纷涌进该地区置地建房 。
当时,英商先农公司、比商仪品公司、外国教会及一些中资建筑公司在此承建房屋,大量外观豪华、风格各异的小洋楼相继拔地而起。这些小洋楼见证了当时社会的风云变幻,也成为了历史的独特见证者。经过岁月的洗礼,五大道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独特建筑风格和深厚历史底蕴的街区。如今,这里的建筑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天津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五大道)
五大道拥有迄今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享有 “万国建筑博览馆” 的美誉。这里汇聚了世界各主要建筑流派,建筑时间多集中在 1920 年至 1937 年 。漫步在五大道的街头,仿佛置身于建筑艺术的殿堂,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尖顶、巴洛克建筑的繁复雕花、罗曼式建筑的雄浑厚重,让人目不暇接。
英式建筑以其庄重典雅的风格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马场道 121 号西部的 “达文士楼”,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园别墅建筑,是五大道中最早的建筑之一,展现出独特的异域风情。法式建筑则散发着浪漫与优雅的气息,睦南道上的一些建筑,拥有精致的雕花栏杆和宽敞的阳台,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
(五大道)
五大道的许多建筑还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这些欧陆风情的小洋楼,在中国土地上融入了中国的传统韵味 。小洋楼上的中式图案以求吉避凶的吉祥物为主,如吉祥动物龙、凤、麒麟、蝙蝠,吉祥植物松、竹、梅、兰、荷花,吉祥器物如意、古钱、银锭以及喜、寿、福、禄、祥云、回纹等图案,将东西方文化完美融合 。
众多名人故居也为五大道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庆王府始建于 1922 年,由清末最后一个太监大总管小德张亲自设计、督建,后被清第四代庆亲王载振购得。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见证了那个特殊时代的风云变幻 。孙殿英旧宅位于睦南道 20 号,建于 1930 年,是一座有地下室的三层西方古典大厦,建筑风格豪华大气 。此外,还有张学良、顾维钧、张作相、雍剑秋等众多名人的旧居隐匿于此,每一座故居背后都有上个世纪它的主人或得意或落寞,或呼风唤雨或寓居蛰伏的往事 。
(五大道)
乘坐马车游览五大道,更是一种别具风情的体验。马车从民园体育场重庆道入口处出发,途经重庆道、昆明路、常德道、衡阳路、大理道、睦南道、香港路、新华路、南海路、湖北路,最后回到民园体育场 。坐在马车上,听着马蹄声哒哒作响,仿佛穿越回了民国时代。专业的讲解员会为游客讲述五大道的历史变迁、建筑特色以及名人轶事,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五大道的文化内涵 。
还可以选择乘坐五大道旅游观光车。观光车车身采用不同的主题贴膜装饰,从民园广场出发,途经陈光远旧居、疙瘩楼、外国语大学、五大道地标钟、庆王府等多个历史文化景点,最后回到民园广场 。全程 30 分钟,共设 12 个座位,游览配备专业讲解员讲解。游客若在途中遇到心仪的景点,可下车打卡,之后再乘坐下一班观光车继续游览 。
(意大利风情街)
浪漫意式风情,意大利风情街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意大利依据不平等条约,在天津设立了租界,这便是意大利风情街的前身 。当时,意大利任命海军陆战队中尉费洛梯担任项目经理,负责意租界的规划与建设。费洛梯以马可・波罗广场为中心,构建了完整的道路网络和完备的公用设施。在建筑风格上,他要求以意大利花园别墅为主,并严格规定沿街建筑不得雷同 。
此后,众多意大利风格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此拔地而起,包括领事馆、兵营、学校、医院、教堂等 。这些建筑不仅为意大利人提供了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也成为了意大利文化在天津的重要载体。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意租界被中国政府收回 。2002 年底,天津市政府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遵循 “修旧如旧” 的原则,对 71 栋历史风貌建筑进行整修,将这片区域打造成了如今充满浪漫风情的意大利风情街 。
(意大利风情街)
马可・波罗广场是风情街的核心与灵魂所在,也是游客必打卡的热门景点。这座占地 2200 平方米的广场,以中意两国历史上有着重要联系的马可・波罗命名 。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座高达 13.6 米的和平女神雕塑,由意大利著名雕塑家朱塞佩・博尼设计,建成后从意大利途经上海运至天津 。
雕塑主体包括喷泉水池、基座、罗马柱和和平女神像,全部采用花岗岩石材。基座上部装饰着 4 个欧式人物雕像,柱顶的和平女神铜像展翅飞翔,手持橄榄枝,象征着 “友谊和平” 。广场周边环绕着 6 座典型的意大利南部地中海风格别墅,它们与和平女神雕塑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浓郁的意大利风情 。夜幕降临,广场上的灯光亮起,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浪漫与温馨 。
(意大利风情街)
街区内的建筑风格多样,有拜占庭式、巴洛克式等,每一栋建筑都独具特色。这些建筑的屋顶造型丰富,有的是红色的坡屋顶,有的则带有精美的塔楼 。建筑的外立面装饰精美,采用了大量的雕花、立柱等元素,展现出精湛的工艺 。街边的咖啡店、露天吧台等,充满了异域风情,让人忍不住想要停下脚步,坐下来享受片刻的悠闲时光 。
(瓷房子)
瓷美楼奇,瓷房子瓷房子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 72 号,其前身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法式小洋楼,建筑面积达 4200 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四层楼房,拥有意大利式外廊,展现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这座洋楼最初为近代中国外交家黄荣良的故居,后来还曾被用作银号,住过国内外多位大使,建国后则成为天津市和平区工商局的办公楼 。20 世纪 90 年代,工商局搬走后,这栋楼便闲置了十余年 。
(瓷房子)
2000 年,天津古董收藏家张连志斥资 3000 万元买下了这幢小洋楼,原本只是想在屋檐贴上瓷片。然而,在出国访问时,他被一面嵌满古瓷碎片的墙所震撼,于是决定改变计划,将整栋楼房精心装饰成一座举世闻名的瓷房子 。在改造过程中,张连志运用了大量珍贵的材料,历经多年的努力,终于在 2007 年 9 月 3 日,瓷房子正式对外开放,并迅速成为天津的地标性建筑 。2010 年,瓷房子更是凭借其独特的设计,被美国《赫芬顿邮报》评选为全球十五大设计最独特的博物馆之一,成为中国唯一上榜的博物馆 。
瓷房子的装饰堪称奢华至极。整座房子使用了七亿多古瓷片、13000 多个古瓷盘和瓷瓶、四千多件古瓷器 。这些瓷器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粉彩等,几乎囊括了官窑、民窑的所有门类 。它们被巧妙地镶嵌在建筑的各个角落,组成了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花纹,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瓷器的艺术殿堂 。
(瓷房子)
除了瓷器,瓷房子还运用了四百多件汉白玉石雕、三百多尊历代石雕造像、三百多座汉白玉石狮子以及 20 多吨进口水晶与玛瑙等珍贵材料 。这些材料与瓷器相互搭配,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了一种独特而华丽的氛围 。例如,门口的影壁 “佛窟墙” 上安置了 28 尊从南北朝到明朝的石造像和神像,虽佛像头部多有损毁,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院子里陈列着的众多石雕,件件都堪称艺术珍品,展现出精湛的雕刻技艺 。
平安墙是瓷房子的一大特色景观,位于瓷房子的围墙处 。这道墙由 635 个民国和晚清时期的古瓷瓶垒砌串联而成,“平” 取谐音 “瓶” 而来,寓意着平平安安 。整道院墙呈波浪形的曲线之势,不仅符合中国风水学中 “吉气走曲线,煞气走直线” 的理念,寓意家宅吉祥如意、兴旺发达安康,还如同跳动的音符,契合了瓷房子以中国数千年文化为依托、中西合璧的整体设计思想 。
(瓷房子)
古瓷龙更是瓷房子的标志性景点,它盘踞于瓷房子的屋顶上方 。这条 “世界最长古瓷龙” 全长 768 米,是在钢筋水泥的基础上,使用数百万件古瓷片贴塑而成 。巨龙的龙首是一颗硕大的红色五角星,由明代祭红瓷瓷片拼贴而成,象征着伟大的祖国和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 。龙身蜿蜒曲折,在屋顶巧妙地形成了英文单词 “China” 的造型,既代表中国,又体现了瓷器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寓意深刻 。其造型栩栩如生,仿佛即将腾空而起,气势磅礴,令人震撼不已 。
(张学良故居)
少帅风云的见证者,张学良故居张学良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 78 号的张学良故居,是一座具有浓厚巴洛克风格的西洋集仿式楼房,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诸多重大事件,也是张学良将军与赵四小姐浪漫爱情故事的发生地。
该建筑始建于 1921 年,前楼为三层带地下室结构,后楼建于 1926 年,为二层建筑 。整座故居以院内青砖墙为界,分东、西两院。东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西院则是后期建筑。两幢楼共有 42 间房,占地面积 1003.64 平方米,建筑面积 1418 平方米。前楼正面二、三层设有屋顶平台,内部楼梯、地板、门窗等均采用菲律宾木料,卫生设施齐全,体现了当时高标准的建筑工艺。
(张学良故居)
前楼一层的接待大厅宽敞明亮,中西餐厅展现出张学良多元的饮食喜好,他出生在辽宁,喜爱东北菜,后又对川渝菜系有所偏爱,晚年饮食则趋于清淡。大厅尽头的 “梅兰芳舞台”,见证了张学良对京剧的热爱以及与梅兰芳先生的深厚情谊 。
二楼的书房、军政议事厅,还原了张学良处理军政事务的场景,议事厅里保存的百年前冰箱,采用冰块冰镇食物的方式,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变迁。而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卧室,布置温馨舒适,法式壁炉增添了浪漫气息。三楼的家宴舞厅,有着老式酒吧、舞台和宽敞舞池,让人能够想象当年张学良、赵四小姐与友人们在此聚会跳舞的热闹场景 。
(张学良故居)
如今,张学良故居已被打造为 “张学良故居博物馆”,馆内以 300 余件物品全景再现了当年张家在天津的生活原貌。从家具、服饰到各种生活用品,都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建筑和珍贵的文物,还能通过专业讲解深入了解张学良将军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背景,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张爱玲旧居)
文学才女的时光印记,张爱玲旧居张爱玲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 83 号 ,是一幢三层联排小楼,这里是张爱玲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走进旧居,木质地板、隔断使用的旧料,以及老壁炉、老门框、老顶灯、老开关等装潢,都完好地保留下来,让人瞬间穿越回那个充满故事的时代。
屋内还摆放着老钢琴和老冰箱等物品,为人们了解张爱玲的生活提供了珍贵线索 。张爱玲曾在《私语》里回忆:“第一个家在天津。” 她在这里度过了从三岁到八岁的时光,这段童年经历成为她日后创作的重要源泉。
(张爱玲旧居)
旧居的客厅布置简洁典雅,摆放着旧式家具,一架老式钢琴静静伫立在角落。桌上的留声机,敞着喇叭口。墙上挂着几幅张爱玲的照片,她那清冷孤傲的眼神,穿越时光,洞察着每一位来访者的内心 。书房窗前的书桌,是张爱玲幼年习字练笔的地方,虽那时她还未在此进行文学创作,但已为她日后的文学之路埋下了种子。
(张爱玲旧居)
如今,张爱玲旧居已不仅仅是一处历史建筑,更成为了一处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所。游客可以身着旗袍在此拍照,感受那个时代的优雅与风情;还能品尝以张爱玲作品命名的咖啡或饮品,沉浸在文学与生活交融的独特氛围中 。
(津门故里)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古文化街(津门故里)古文化街,又称 “津门故里”,坐落于天津市南开区东北角东门外、海河西岸 ,是天津最早的文化商贸聚集地,也是津门十景之一。其北起通北路,南至水阁大街,西起东马路,东至张自忠路,主街全长 580 余米。这里早在 800 年前就已形成聚落,于 1986 年元旦建成开业,如今已成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古文化街的建筑风格极具特色,一律采用青砖砌体、磨砖对缝,有坡顶、飞椽廊柱的楼阁,也有冰盘檐、挂落板、朝天栏杆的平顶小轩,高低错落,古色古香。街内近百家店铺均为清式建筑,门窗上饰有历史、神话、人物和花鸟等彩绘图案,形式涵盖透雕、浮雕、圆雕等,加上匾额、楹联、宫灯、旗幡、精美的木雕,营造出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南北街口各有一座牌楼,南口牌楼翠顶朱楹,上书 “津门故里” 四个蓝底金字,背面写着 “晴雪”;北口牌楼选用清代 “烟琢墨石碾玉” 旋子大点金彩绘形式,上书 “沽上艺苑”(面朝北),另一面是 “金鳌”(面朝南),这两座牌楼宛如历史的守护者,见证着古文化街的岁月变迁。
(津门故里)
作为商业步行街,古文化街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集民俗文化、旅游商贸、购物休闲、餐饮住宿、健身娱乐于一体 。这里汇聚了众多天津老字号店和民间手工艺品店,像杨柳青画店、泥人张彩塑、乔香阁、风筝魏风筝和刻砖刘刻砖等都设有专卖店铺。漫步其中,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还能品尝到地道的天津美食,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天津麻花等令人垂涎欲滴 。
天后宫是古文化街的核心景点,坐西朝东,面向海河,建筑面积 5360 平方米 。它始建于元泰定三年(公元 1326 年),原名 “天妃宫”,后改称 “天后宫” ,是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 。天后宫经过多次重建、修缮,如今拥有较为完整的、多层次的院落空间,自东至西,有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大殿、藏经阁、启圣祠等建筑,牌楼两侧分列钟鼓楼,后有多座配殿,跨古文化街上座张仙阁,院内配有多处游廊 。这里不仅是宗教祭祀的场所,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游客在此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妈祖文化氛围,领略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
(北安桥)
海河之上的艺术明珠,北安桥北安桥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与河北区的交界处,横跨海河,连接着河北区胜利路与和平区福安大街 。这座桥历史悠久,始建于 1939 年,最初为木结构桥,彼时被称为 “新桥” 或 “日本桥” 。1945 年抗战胜利后,该桥重新拆建,改名为 “胜利桥” 。解放后,它又被改称为 “北安桥”,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1973 年,北安桥改建为钢筋水泥桥,全桥共有三跨,跨径达 93 米,桥跨为 24.8 米,桥宽 24.6 米,其中机动车道 18 米,人行道每侧各 3 米,左右还各有 0.3 米的栏杆 。
(北安桥)
2004 年,为了满足海河综合开发改造规划和通航要求,北安桥迎来了一次重大的抬升改造 。此次改造由天津城建设计院精心设计,天津城建集团负责施工 。改造后的北安桥焕然一新,原桥抬升了 1.5 米,两侧各加宽 9 米,在原桥台两侧还增设了跨 4 米的亲水平台 。
在建筑风格上,改造后的北安桥借鉴了法国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的设计理念,展现出浓郁的西洋古典风格,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堪称中西合璧的典范 。桥头矗立着寓意东南西北四方平安的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四大雕塑,每个雕塑高达 4.75 米,重达 10 余吨,均采用青铜材质铸造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桥正中间的桥墩上,青铜压纹的 “盘龙” 雕像尤为引人注目,其龙头、龙身、龙爪皆为金色,仿佛从水中腾空而起,栩栩如生,威风凛凛 。
(北安桥)
沿着桥栏前行,能看到柱基上有四尊舞姿各异的 “乐女” 雕像 。这些铜制的 “乐女” 高约 2.8 米,身着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手中分别抱着阮、排箫、琵琶、笙这四种中国传统乐器,姿态优美,神情灵动,仿佛正在演奏着美妙的乐曲,尽显中国古典韵味 。
(北安桥)
此外,北安桥两侧还安装了几十盏古典欧式风格的雕塑灯,这些雕塑灯的原型来自法国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分为大小两种规格 。大的雕塑灯高 3.38 米,上面装饰着 3 个手持海带、脚踩鱼或贝类的欧洲男孩儿;小的雕塑灯高 1.90 米 。它们全部采用青铜铸造,呈深咖啡色,制作工艺精湛,对安装要求极高,需要施工人员精准对接每个部件,方能呈现出完美的欧式雕塑美感 。
(狮子林桥)
独特魅力的网红桥梁,狮子林桥狮子林桥坐落在天津市南开区、红桥区与河北区三区交界的海河之上 ,是中国公路桥梁建设上最早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技术的一座桥梁。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54 年,最初建成的是一座全长 90 米、宽 13 米、荷载 8 吨的木桥 。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发展的需要,1974 年在老狮子林桥北侧约 10 米处建起一座新桥,桥长 93 米、桥宽 24.6 米,上部结构为三跨简支单悬臂挂孔结构,跨径 24 米 + 45 米 + 24 米,挂孔长度为 8 米,墩身、桥台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这也是中国公路桥梁建设史上最早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技术的桥梁 。1994 年,为缓解交通压力,又在原桥上、下游每侧各修建一座新桥,新桥桥宽 9.3 米,桥梁上部结构外形与老桥相同,为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 。
(狮子林桥)
2003 年 8 月,因原桥高度无法满足海河通航要求,天津城建设计院设计了整体顶升方案,由城建集团对桥体成功实施了整体抬升,抬升高度 1.27 米,此次改造不仅提升了桥梁的实用性,还对其景观进行了精心打造,保留了桥头原有的四座石狮子,并在桥栏、桥身、桥墩新造石狮子塑像几百个,最终形成了如今狮子林桥独特的景观风貌 。
狮子林桥的建筑特色鲜明,桥身共有 1181 只狮子雕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桥头的四座汉白玉石狮子高大雄伟,威风凛凛地守护着桥梁;桥栏之间石垛上的高浮雕狮子,以及每个石垛间栏杆立柱上的铸铜狮子,或仰天长啸,或低头沉思,或活泼嬉戏,生动地展现了狮子的各种姿态 。
(狮子林桥)
近年来,狮子林桥因跳水文化成为网红打卡地。长期以来,天津的大爷大妈们就有在海河游泳、跳水的习惯,而狮子林桥凭借其合适的高度和良好的水质,成为了他们的首选跳水地点 。大爷们跳水时,动作潇洒自如,有的来个标准的 “飞燕式”,有的则以幽默风趣的方式登场,甚至还会在跳水前说上一段单口相声,逗得围观群众哈哈大笑 。这些精彩瞬间被游客拍摄成视频上传到网络后,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大爷们跳水,甚至不少人也跃跃欲试,想要体验一把跳水的乐趣 。
结语本篇,我们一同领略了天津十五处魅力非凡的好去处 。从充满历史韵味的古街旧巷,到洋溢现代气息的繁华商圈,天津的多样风情已初现端倪。然而天津的精彩远不止于此,下篇我们将继续深入探寻这座城市不为人知的宝藏角落。
倘若你也私藏了天津的好玩之地,无论是小众秘境,还是热门打卡点,都请毫不犹豫地在评论区分享出来。让我们一起丰富这份旅行指南,为每一位热爱天津、向往天津的旅人,勾勒出更加完整且精彩的天津旅行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