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如果这个世界赋予我的是最糟糕的结果,这次就算输的一塌糊涂我也认了。
记得那年,我得知科比最后退役那场比赛。
毫不犹豫请假回家看了那场经典的“最后一舞”,科比在跟腱断裂后的绝唱中豪取60分带领湖人赢了比赛。
说来也巧,那天是我患上抑郁症的第364天,离整整一年仅仅一天之遥远。
那天看比赛的过程,我竟然找到了久违的内心澎湃的感觉。
在这场比赛之前,我给自己定了个绝望的计划,如果我好好治疗,好好恢复,两年还是好不了,我就离开这个世界,当时已经在某个角落写下了自己的所有想说的话。
但很感谢自己还能坚持,这份最坏的打算却意外的拯救了我。
从这个打算之后,我再也不怕死亡、再也不怕失败、再也不怕丢人、再也不怕别人的眼光,仿佛这之后我又重新活过来了。
不得不说,我很讨厌置之死地而后生这种陈词滥调,可这些却真真实实发生在我身上了。
后来从事相关工作后,我也发现了这个“神奇的效应”。
看到了一篇文章,里头提到得把抑郁症、强迫症当作绝症来医治。刚开始瞅着,觉得这简直是胡说八道。不过呢,再好好琢磨琢磨,还真觉得有点道理!《道德经》讲:“反者,道之动”,真正的道理和事实往往跟咱们心里想的是反过来的。
很多人喜欢森田疗法,其实殊不知森田正马本人就是靠绝望走出了二十多年的神经症。
他觉得家里人没给他寄生活费,就是不要他了。于是他干脆也破罐子破摔,啥病也不管了,就该干啥干啥,拼命读书。为啥拼命读书呢?就因为他觉着家里人不支持他学的那个专业,所以才放弃他。所以啊,家里人越不支持,他就越要学,而且是拼命地学。
没想到神奇的是,在他拼命学的那两三个月里,他那些所谓的症状,好像把他给忘了似的,竟然奇迹般地没再出现过。
我想说,抑郁其实一直在教会我们如何与自己内心和世界黑暗相处的能力。
在这个世上,任何人都会告诉你走向光明,积极向上,可是很少有人会告诉你黑夜和痛苦来临你该如何面对。
而这一课才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这是成长之路上的必修课。
一个人具有「改变的动力」,同时也会有一种「不想改变的动力」。
因此,就算我们意愿特别高,但大多时候的改变,往往会以回到原点为终结。
好多人的生活就跟钟摆似的来回循环,这是因为“父母”状态和“儿童”状态在两头拉扯。所说的“父母”,指的是在生命刚开始时孩子被硬塞进来的那些要求。
得听话、得懂事;得考第一名;得做个好学生……“父母”的这些指令,变成了每个人一开始的行为标准,给出了一种“能做”和“不能做”的规矩。
而且呀,这些规矩会进到咱们内心的最里头,很难让人发现。
抑郁症患者就是十分擅长“虐待”自己,可是我们「成人」部分的自我太薄弱,要做出自我改变,特别困难。
越想变的好,越糟糕,最后深陷痛苦无法自拔。
后来我走向康复的道路上,就是靠的自己慢慢放弃这份变好的期待,当内心中本能那部分被共情后,反而好了。
因为我开始学会不再逼迫自己,而是顺心而为了。
有个心理医生是这样说的:
成熟的自我,内心是有时间感;
他允许现在自己还没有能力实现愿望,而是相信这个事情放到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中,愿望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一旦咱们学会接受努力和改变之间存在的时间间隔,就能更清醒地知道:不是啥事儿都能一下子成功,不是每回尝试都肯定能靠近目标。
到了这时候,咱们就不会一碰到失败,马上就打退堂鼓;而是能够更坚定地把每一次改变坚持下去,一直到变成自己期望的那个样子为止。
祝你绝望之后都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