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王安石没有真正明白其中缘由

诗诗随心世界 2024-10-19 17:04:41

分享一下,最近在读的李洁非的《古史六案》。此书主要对历史上的焚书坑儒与挟书律、失踪的皇帝、郑和下西洋、王安石变法、“老子”辨的六个专题进行分析。作者认真考究,对每个专题都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引经据典,观点犀利,有许多醍醐灌顶的话语。

最近刚读完“王安石变法”一部分,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1、王安石变法的进步与退步

我们在历史书里学到的是王安石变法,是改革派对宋朝弊政的改革,多少年来王安石被奉为改革的先驱。

但通过读《古史六案》之王安石变法,对王安石变法的动机有了更深的了解。

宋哲宗年间的晁说之曾用十个字对王安石变法做出精简概括:开财利之途,为富国之术。直白点说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两个字——“搞钱”,封建社会生产力不发达,财富蛋糕就那么大,国家要搞钱,只能在老百姓身上打主意,就是与民争利。

此变法不仅遭到顽固派的反对,更遭到老百姓的抵制,如此怎么能不失败呢?如此来说,变法就不能说是进步了。

2、王安石变法的得与失

几百年来,王安石变法的赞美者和攻击者,在一点上却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执拗于变法的措施之好与坏,并没有更进一步的对变法主导者的思维进行挖掘。

行为的背后是思维。虽然变法细节措施事关是非,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变法主导者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正确,变法过程中虽有不妥善的地方,甚至有失误的地方,还有可能进行挽救。

但思维方式不对,即便变法措施制定的再怎么完美,仍将会陷于失败的境地。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保马法等,其实都是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上的,并不是说措施不好,它对推动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

但王安石变法的事与愿违,甚至说一定意义上将好事变坏事,问题主要出在思维方式。一开始就宣布真理在握,拒绝所有不同意见,整日以“免纷纷”“防异议”为念,贬异议者为“流俗”“小人”“奸邪”,甚至恨不得行“诛杀”之事。如此极端,不仅得罪了顽固派,甚至改革派的一部分人也提出了异议,如此变法又怎么能不失败呢。

3、结束语

变法的失败,很大程度的原因在王安石的固执己见、不容质疑的思维上。古语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否定一切不同意见,只会把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其实作为北宋的宰相,又有神宗皇帝的支持,变法的权威是足够的,推进起来并不会太难。

关键是上层制定政策要科学,要合理,这是一个管理难题,作为高级管理人员,他并不能事无巨细,直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那么听取基层的反应,听取不同的意见就特别重要。

根据搜集的信息再进行综合的研判,才能进一步修正措施的执行,但如果仅仅以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性的接受,最终只会离真相越来越远。远离真相,脱离实际,最终只能陷入失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