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的这篇电影备忘录,“剧透”了他中意什么样的电影,认可什么样的电影。 显然,电影要想进入他的法眼,一定要有鲜明的激情燃烧岁月的时代色彩和烙印,要有强烈的社会主义情感的表达,也要有足够的政治正确,也就是他念念不忘的曾经的“主流电影”,也可称之为主旋律电影(这没有什么错,无可指责)。 但我们要想明白的是,曾经的历史背景和环境,是确保曾经的电影繁荣,广受欢迎的土壤,现在,时过境迁,这个背景和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改革开放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的宽阔,我们已经不再满足比较狭窄的“正确”,主观上已经意识到了,曾经的电影把教育功能放在了突出的位置,电影的故事和人物都要表现出一定的“正确”,电影担负着很重要的宣传使命(这也没什么错,无可指责)。 还有一点重要的变化,曾经的电影是国家下达任务,国家投资,国营电影厂拍摄,电影可不是商品,而现在的电影却是妥妥的商品,投资人追求的是大红大火大卖,为了商业利益不惜炒作各种噱头,等等,观众被割韭菜的现象时有发生。 可现在,割韭菜的事儿越来越难,一部电影能不能大红大火大卖,已经不是投资人能说了算的,决定权越来越紧的捏在了观众的手中,观众对电影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高在哪里?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曾经倡导的比较狭窄的“正确”,一般来说不再怎么能打动人了,观众越来越倾向接受故事精彩,人物有血有肉,立体丰满,意蕴越来越向着更加宽泛的,震撼人心的“普世”价值靠近的影片,这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下必然会有的结果,观众的思想解放了,眼界放宽了,一句话:见多识广了! 曾经的主流电影(主旋律电影),观众的接受度在逐渐的降低,除非题材极特殊,震撼人心,制作精良的作品,这是时代发展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可不是郭松民说的那样,观众用脚投票抛弃了主流电影。 这是倒退,还是进步? 应该说这是一种进步:中华民族站得更高,思考得更深,意义更大,影响也更深远,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之中,留下我们中华民族鲜明的印迹。 对此,郭松民不必悲观,不必伤感,不必失望,应该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与时俱进,与时代相向远行,更多的奉献有意义,有价值的独到见解,助力我们的电影走向更高层级的辉煌……
郭松民的这篇电影备忘录,“剧透”了他中意什么样的电影,认可什么样的电影。 显然
子云的经纬
2025-02-14 17:34: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