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分子人类学的基因关系研究,结合家谱和史书中的记载,现在可以大体上勾绘出我的祖

儒家羊学 2025-02-15 14:24:21

根据分子人类学的基因关系研究,结合家谱和史书中的记载,现在可以大体上勾绘出我的祖先两千多年的迁徙历程。

战国后期或者是秦汉时期,和大批楚人从湖南逃往江西南部,目的要么是躲避秦兵的南下,要么是逃避秦汉统治时期的繁重赋役,因为那个时候的江西南部还不在中央王朝的有效控制范围内。屈原的《九歌·哀郢》中讲到了楚人被迫逃亡的历史,“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鼂吾以行。”

在江西南部可能生活了很长时间,这里一直都是朝廷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汉唐以来,号为瘴乡”,“地大山深,疆隅绣错”,“风俗朴野,民多劲悍”,过的大概是半民半匪的生活,如果官兵来进剿,又往更深的大山里迁徙。直到元兵南下,这里成为南宋军队和元兵争夺的战场,为了躲避战乱,又迁往广东东北部的梅州山区,和畲客混居。

然后在元朝统治时期,因为战争造成的长江流域人口减少,大概又迁到了江西北部居住,然后继续北迁到达淮河流域,在凤阳周边居住了一两代人,又跑到安徽南部的巢湖上去打渔,大概都是为了逃避赋役,不愿向朝廷上粮纳税,也不愿服从王法的管束。明太祖祖籍南京句容县,后来也是为了逃避赋役,祖上迁到淮河流域居住,“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乡……元初籍淘金户,金非土产,市于他方,以供岁赋。先祖考初一公困于役,遂弃田庐,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先伯考五一公十有二岁,先考才八岁。先祖营家泗州,置田产,及卒,家道日替。由是五一公迁濠州钟离县,其后先考君因至钟离同居”。

元末政化不行,天下大乱,就趁机在巢湖揭竿而起,结水寨,抢地盘,后来侍驾渡江,东征西讨,两平敌国,又从平浙江、福建、两广,北伐中原,取幽燕,抚定甘陕,又随大将军出塞,平川蜀云贵,以功封建南。

明朝时期生活较为稳定,因为有世职羁绊,不能到处迁徙。南明灭亡以后,不敢言替袭事,解甲归田。清代以后,为了开采金矿和铜矿,还有一个原因是不愿接受满清的统治,又迁往藏区居住,这里聚居了一大批汉族逃亡者,高卧云林,不求仕禄,占地自肥,也不向清廷上粮纳税。

总之两千年中,我的祖先起码有一千六百多年都是自由民。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在《逃避统治的艺术——东南亚高地的无政府主义历史》一书中指出:“那些因各种原因不希望被统合为国家臣民的人一定会将自己置于国家的势力范围之外,或者在远离核心区的平原,或者在难于进入的山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一部分非国家臣民的人口从来没有被直接统合到国家的结构中,包括那些早已经在山上的人和那些逃避早期国家的人。”

0 阅读:7

评论列表

江渐月

江渐月

3
2025-02-19 12:14

逃亡藏区,岂非四川?据说明未清初,这四川因战乱已经了无人烟,这一大批汉人徒者又是怎样脱离管控的?

儒家羊学

儒家羊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