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出现了一个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奇迹:地震过后,竟然有108个“罗汉娃”降生,这个现象是巧合,还是某种天意呢?至今仍是个谜。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古刹的建筑格局独具匠心,采用精湛的榫卯工艺,加之矮小的建筑高度,造就了极强的抗震性能,这些古人的智慧,在2008年5月12日那个命运的午后,成为了庇护生命的关键,当周边的现代建筑在地震中轰然倒塌时,这座古老的寺院依然屹立不倒,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那一刻,素全法师正在返回寺院的路上,这位曾经的公务员,因向往清净生活而出家的住持,还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一个足以改变寺院历史的重大抉择,当他踏入寺门的那一刻,妇幼保健院院长带着近四十名待产孕妇已在门外等候。 面对这群特殊的求助者,素全法师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佛门清规戒律,三戒严谨:不见血腥、不见女人、不食荤腥,可眼前这些饱受惊吓的准妈妈们,有些已经出现临产症状,如果拒之门外,她们将何去何从?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素全法师想起了佛祖的慈悲之心,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打破三戒,开门接纳,这个决定,不仅是对传统戒律的突破,更是对佛法真谛的深刻诠释。 随后的日子里,古老的禅房一一被改造成临时产房,僧人们拆除经堂的门板,将其铺上被褥变成产床;拆下佛像的遮阳布,为产妇搭建临时帐篷;甚至不惜违背素食戒律,在寺院内开灶炖肉,为产妇补充营养。 最初的手术台是由木桌拼接而成,医生们借着手电筒的光线专注地工作,随着志愿者们的支援,设备逐渐改善,有了正式的手术床,接生条件日渐完善,在这个特殊的产房里,医护人员与僧人默契配合,共同守护着一个个新生命的到来。 每当婴儿的啼哭声响起,整个寺院仿佛都被生命的喜悦感染,那些平日里不谙世事的僧人,此时化身为最称职的护工,端茶送水,照料产妇,他们或许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在禅房内听到新生儿的啼哭,会为产妇煲汤熬粥。 在那个特殊的夏天,罗汉寺不再是远离尘世的清修之地,而成为了守护生命的避风港,僧人们的身影穿梭在禅房与厨房之间,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坚守岗位,志愿者们源源不断地送来物资,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人性的光辉。 在那个不寻常的夏季,一个奇妙的数字渐渐浮现,随着时间推移,在罗汉寺出生的婴儿数量持续增长,当第一百零七个婴儿降生后,僧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数字与寺内供奉的罗汉数量仅差一位。 就在医护人员准备撤离的前夕,一位预产期尚未到来的孕妇突然提前临产,当第一百零八声啼哭在寺院回荡时,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震撼,这个看似巧合的数字,与佛门常说的一百零八罗汉数量完全吻合,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这些在特殊时期诞生的婴儿被亲切地称为“罗汉娃”,每一个新生命的降临,都像是给这座古老寺院注入了新的活力,禅房里不再只有诵经声,还有婴儿的啼哭和母亲的轻声安抚,这些声音不仅没有打破寺院的宁静,反而为其增添了一份生机勃勃的人间气息。 当灾难的阴霾渐渐散去,一件特殊的礼物悄然诞生,一百零八位母亲各自从孩子的衣物上裁下一块布料,共同织就了一件独特的百衲衣。 这件百衲衣后来被珍藏在罗汉寺中,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见证,它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僧衣,更象征着佛法与人性的完美交融,每一块布料都诉说着一个生命奇迹,每一个针脚都凝结着一份深深的感激。 十五年光阴飞逝,当年的“罗汉娃”们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中有人成为了医生,有人选择了教师,还有人走上了科研之路,虽然生活轨迹各不相同,但这段特殊的出生经历却永远将他们与罗汉寺紧密相连。 每逢重要节日,总会有“罗汉娃”们带着家人重返寺院,他们在佛前点燃心香,感恩当年的庇护之恩,那件百衲衣依然安静地陈列在寺中,见证着一个个家庭的团聚时刻,孩子们听父母讲述自己的出生故事,震撼之余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 素全法师虽已年迈,但每次看到“罗汉娃”们回来,眼中总会闪现欣慰的光芒,这些孩子的成长不仅是一个个生命的奇迹,更是慈悲与智慧的最好印证,他常说,佛法的真谛不在经文典籍,而在救人济世的实践中。 如今的罗汉寺,依然保持着它古朴的外表,但内里却镌刻着一段非凡的历史,那些由砖瓦木料构建的建筑,不仅承载着千年古刹的庄严,更见证了人性的光辉,一百零八个生命的诞生,让这座古寺不再只是一处香火鼎盛的佛门圣地,更成为了一个彰显人性光辉的永恒丰碑。 信息来源:新华网——震生十三年 108个“罗汉娃”的奇妙成长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出现了一个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奇迹:地震过后,竟然有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2-15 17:22:41
0
阅读:109
用户10xxx16
木有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