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唐闻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从此她远离了工作多年的外交系统。几年以后,她被分配到中国日报社工作,此后又在铁道部长期任职。 1943年,张希先在纽约的家中匆匆整理行李。她即将临盆。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是她的丈夫唐明照打来的。 唐明照当时身为中国第一位联合国秘书长,两人因此常常分隔两地。 经过简短的交谈后,她匆忙挂断,赶往布鲁克林的一家产科医院。 张希先原是燕京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在纽约,她与唐明照重逢并结为连理。 唐明照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并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成之后,他赴美国加州大学进一步学习,期间又加入美国共产党。 张希先到达医院不久,便顺利生下了女儿。 唐明照接到消息后立刻从工作中抽身,赶至医院见到了新生的女儿,并为其命名“唐闻生”。 唐闻生成长于格林威治村,一个聚集了众多知识分子的社区,其中不乏教授、科学家和艺术家。 唐明照一家的住所位于三层,由于唐闻生是楼里唯一的小孩,备受邻里宠爱。 此外,唐明照偶尔在地下室组织学术交流,居里夫人的女儿也曾参与。 尽管唐闻生年纪尚小,无法参与大人的讨论,她仍旧对这些交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她被送往了当地的知名小学“小红屋”就读,那里的教育系统成熟。 1950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唐明照一家回国。 回国后,唐闻生的家与前驻英大使冀朝铸一家成为邻居,两家的关系非常亲近,而唐明照与冀朝铸的父亲还曾是战友,共同创办了《华侨日报》。 唐闻生的童年在美国度过,英语听说能力自然形成。 此后,她的学业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继续,专攻英语。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外交部开始重视青年才俊的培养,尤其是翻译人才的选拔。 周恩来总理他指派了冀朝铸前往北外寻觅潜在的外交新血。 冀朝铸父亲曾与唐闻生的父亲在美国共同从事报业,因而两家颇为熟识。 他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最终使唐闻生和另一位才华横溢的同学王海容脱颖而出。 入职外交部后,唐闻生的主要职责是外事翻译。 不久,她便在1966年的亚非作家会议后,被派去武汉接待即将由毛泽东主席接见的外宾。 由于是初次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她感到异常紧张。 尽管最终该次接见并未涉及演讲,只进行了简单的拍照,但这一事件深刻影响了唐闻生。 此后,她更加注重在各种公开场合锤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她的语言技能与临场应变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她的口译水平愈发精湛,常伴随着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 1970年,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访与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会晤中,委婉地表达了尼克松的和解意愿。 唐闻生作为当场的主翻译,凭借她敏锐的洞察力成功地传达了叶海亚的信息。 1971年,唐闻生接到毛泽东的指示,前往斯诺夫妇所住的宿舍。 斯诺,由于前一晚的工作尚未入眠,被唐闻生叫醒后,即刻被带至中南海。 在这次会晤中,毛泽东与斯诺进行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交谈,内容广泛,从国际形势到文化交流,毛泽东甚至提到了想去美国西西密河游泳的愿望。 会后,斯诺将谈话内容整理后发表在《时代》周刊上,引起了美国政界的高度重视。 7月,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此行历经48小时,安排了两场会谈。 中方派出冀朝铸、王海容、唐闻生三位外交官前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迎接。 基辛格对唐闻生的印象深刻,尤其是她流利的美式英语和深厚的外交背。 尼克松总统1972年的访华,唐闻生担任主要翻译。 在尼克松的多场公开演讲中,唐闻生也准确无误地传达了演讲的精髓。 随后的几年中,唐闻生在1974年被提升为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并连续两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76年,尼克松再次访华,唐闻生继续担任其翻译。 在一场宴会上,尼克松即兴发表了一场长达15分钟的演讲,现场记者难以即时记录,但唐闻生稳定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基辛格博士曾戏谑地评价唐闻生的翻译实力,表示她有资格竞选美国总统。 然而,1977年,动荡时期因涉及反动组织相关调查而被暂停工作,下放到“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 1978年,清查结束,证实唐闻生与反动组织无关,她得以重返外交部。 1980年,唐闻生参与了中美之间的多轮贸易谈判,以及与欧洲、日本等国的外交活动。 之后,她被分配到铁道部,出任外事局局长及外事司司长。 在铁道部任职期间,唐闻生推动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唐闻生一生未曾结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晚年,她积极参与宋庆龄基金会的工作,担任副主席。 参考文献:[1]宗道一.唐闻生:领袖身边的才女翻译[J].党政论坛,2007(05X):41-41
1977年9月,唐闻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从此她远离了工作多年的外交系统。
雾隐轻语者
2025-02-15 18:05: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