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捐200万让女儿去美国留学?2020年,一位单身母亲因女儿在美国留学的学费还差110万,向社会发出募捐请求,她表示,只需要200万就能帮助女儿继续完成学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0年,一则“为女儿留学众筹200万”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这位名叫郑曼文的单身母亲,以其出人意料的筹资方式,在短短数日内成为舆论漩涡的中心。 这笔200万的天价学费,并非是一个随意喊出的数字,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学费、生活费、医疗保险等综合支出,动辄以十万美元计,而郑曼文的女儿小洁已经顺利考入世界排名第16位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这所享誉全球的名校,光是每年的学费支出就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算一笔细账一年的学费约需50万人民币,四年便是200万,这还未计入生活费用、医疗保险等额外开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这无异于天文数字,而在此之前,郑曼文已经为女儿的美国高中教育花费了110万,几乎耗尽了她在第二次婚姻中获得的全部补偿。 从一个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到不惜倾家荡产也要让女儿接受顶尖教育的母亲,郑曼文的蜕变令人唏嘘,早在小洁尚在襁褓之时,她就展现出了与常人不同的教育观念,一个价值数百元的奶瓶,在当时的家境之下显得极其奢侈,却成为了她坚持给予孩子最好物质条件的开端。 这种超前的教育投入,犹如一粒种子,渐渐生根发芽,当其他家长还在为孩子选择国内重点高中时,郑曼文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她坚信,唯有接受美国的精英教育,才能为女儿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为了支持女儿的留学计划,郑曼文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她变卖了所有值钱的物件,耗尽了离婚后获得的补偿,甚至不惜将自己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她看来,教育投资就是一个简单的等式:付出再多,也要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机会,可现实远比这个等式复杂得多,当她站在电视镜头前,向社会发出筹款的呼吁时,她或许未曾想到,等待她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舆论风暴。 面对200万的筹款请求,社会的反应远比她预期的要激烈,有人质疑她的动机,有人同情她的处境,更多的人则在思考:一个母亲为了孩子的教育,到底应该付出多少?这个界限在哪里? 留学梦想的背后,是一个母亲近乎偏执的教育理想,以及一连串令人扼腕的代价,当郑曼文站在众筹的十字路口时,她的故事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教育选择,成为了一面照映当代教育焦虑的镜子。 对郑曼文而言,追逐女儿的留学梦想,不仅耗尽了她的积蓄,更让她付出了两段婚姻的代价。 第一段婚姻的破裂,源于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分歧,当她执着于为女儿购买高档育儿用品时,作为工薪阶层的前夫难以认同这种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消费方式,这种在教育投入上的理念差异,如同一粒种子,最终长成了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郑曼文遇到事业有成的第二任丈夫时,她仿佛看到了圆梦的希望,然而,命运弄人,当她未经充分沟通就为女儿规划好美国留学之路时,这个看似完美的选择成为了第二段婚姻的致命伤。 一年三十余万的高中学费,三年便需要一百一十万,这样的支出对于一个继女而言,即便是在富裕家庭中也显得格外沉重,最终,郑曼文不得不在婚姻与女儿教育之间做出抉择,她选择了后者,换来了一笔离婚补偿:五十万现金、一百七十万债权,外加房产和车辆。 这笔看似可观的补偿,很快就在留学的漩涡中消耗殆尽,当小洁成功考入美国名校时,等待郑曼文的是更大的经济窘境,走投无路之下,她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的道路——通过电视节目向社会募捐。 这个决定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确实为母女俩的困境提供了一线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社会公众对这种筹款方式的反应异常强烈,质疑声此起彼伏。 有人认为,个人选择的后果理应自己承担,不该转嫁给社会;也有人指出,在教育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这种行为无异于消费公众的同情心,一时间,郑曼文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道德审判。 信息来源:寻情记---20180830---女儿考上美国名校,穷爸爸富爸爸怎两难
求捐200万让女儿去美国留学?2020年,一位单身母亲因女儿在美国留学的学费还差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2-15 20:23:1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