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超话] 我重新梳理整合了内容,让事件的对比和发展脉络更清晰,突出了各企业的差异:
在汽车行业的资本棋局中,贾跃亭、日产汽车和小米汽车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贾跃亭再度陷入资金困境,日产汽车也面临着严峻的财务挑战,而小米汽车却凭借强大的现金流和高效的运营,成为行业中的一匹黑马。
曾几何时,贾跃亭作为国内头部企业家,旗下的乐视网在A股上市,市值一度飙升至1600亿人民币。在股价高位时,他不仅套现大量资金,还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入局,随后便雄心勃勃地投身造车大业。然而,他在战略认知上的偏差,让这场造车之旅充满坎坷。当时,若他选择与国内的江淮、赛力斯等企业合作代工,或许能在国内新势力造车浪潮中抢占先机,成为第一批成功的新势力车企。但他却舍近求远,远赴美国造车。美国高昂的造车成本,是国内的10倍以上,这使得贾跃亭的资金迅速被消耗殆尽。最终,耗费大量资金与时间,却只造出不到100辆汽车。如今,在2025年,贾跃亭再次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寄希望于美国投资者的资金注入,只是这一次,前路漫漫,困难重重。
反观日产汽车,曾经在全球市场赚得盆满钵满,毛利润累计超过1万亿。但在过去几十年间,这些财富被持续分配给员工、管理层以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如今,日产汽车手中的现金流已所剩无几,据估算,仅能维持12个月左右的运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日产汽车正站在一个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
与前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汽车。在小米汽车进入造车领域之前,汽车行业普遍被认为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动辄需要投入几百亿资金,许多财团都选择抱团投资车企。但小米汽车却打破了这一传统认知,创造了中国汽车历史上的奇迹。小米汽车凭借出色的产品品质,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销量一路飘红。大量客户提前交付定金,甚至需要等待半年左右才能提车。更为关键的是,小米汽车在资金使用效率上远超同行,在完成汽车产业布局的过程中,比其他车企少花费了几百亿以上的资金,展现出了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高效的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