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机器人又升级了,从春晚扭秧歌到随着音乐节奏自己流畅的跳舞,人形机器人什么时候成精?我很关心。
今年一月黄仁勋在CES上的演讲,一半时间在说物理AI和机器人技术。大摩预测未来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0万亿美元。
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100家核心上市公司,中国占35家,独占鳌头。
如果把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划分为大脑、身体、集成三大类别。中国在身体方面占主导地位,具备更为完备的零部件供应链。身体类别中,中国企业占比 37.5%。
大脑类别共有 22 家企业,其中,美国有 13 家,占比 59%。美国在大脑类别优势超强,先进的研发技术,独占鳌头。
人形机器人的身体包含:执行器、传感器、电池、模拟半导体、电线和连接器网络等核心部件。
但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形机器人的高端零部件市场目前仍由欧洲、美国和日本公司主导。中国则主要提供更为基础,同时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目前全球知名的16款人形机器人,有6款由中国企业研发。其中实现量产的企业均来自中国,分别是智元机器人、傅利叶智能、优必选、宇树科技。
生成式AI、执行器与机械装置、电池储能三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将是实现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关键。
特斯拉Optimus
五个关键零部件成本占比如下:
传感器:37%
螺钉:20%
电机:20%
减速器:13%
轴承:0.8%
高性能减速器市场主要由日本主导,但绿的谐波等国内企业的产品性能也在逐渐逼近。另外,双环传动、中大力德等正在发力追赶。
在电机方面,有中国的埃斯顿、雷赛智能、上海鸣志、汇川技术、兆威机电、中大力德等。
在编码器、轴承、螺钉方面,有恒力液压、上银科技、北特科技。
传感器方面,六轴力传感器是最复杂的力传感器,代表企业有速腾聚创、韦尔股份、柯力传感。
电池、模拟半导体、主体、接线和散热方面,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旭升集团、三花控股、拓普集团。
以上企业在未来的机器人产业链,一定会成为耀眼的明星,虽然近阶段机器人板块涨幅很大,但是针对未来的星辰大海,都还在山脚下。
但短期回调,肯定也是健康的回调,不要一调整震荡,就以为灰蒙蒙的看不到未来了。当然短期正是看清哪些更有潜力的企业,一定会最先企稳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