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战俘的屠杀有没有合理性呢?当然是有的,因为古代粮食产量低,供应几万精壮劳动力的能力是很低的,如果俘虏了对方几万人,又不能为我所用,那就只能杀掉。否则你放他们回去,他们为了活命还是会继续参加军队来打你。 在第二次萨莫内战争中,彭提乌斯俘虏了四万罗马生力军,又放了回去,结果呢?半年后罗马军团再次发起进攻。在50年后的同盟者战争中,彭提乌斯的孙子(小彭提乌斯)率领6000名萨莫奈军人向罗马军团投降,结果被屠杀干净。 古代战争中,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的宽容并没有什么好处,在粮食总量受限制的情况下,道德约束力是很低下的。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屠杀了40万赵军虽然残暴,却是很合理的选择,因为秦国既养不活这么多战俘,放回去就白打了,他们会继续参加赵军作战。秦军果断的屠杀政策,最终一点点削弱了东方六国的抵抗。 要对敌人宽容,是需要很大的经济实力才行,只有强国才能做到,所以农业社会宽容俘虏的情况很少,大规模修建战俘营更是工业革命后才有的事。
难怪古代还需要给下人发工资…
【72评论】【10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