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2月17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币 1955年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币的事件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回顾: 一、事件背景 在1955年之前,中国使用的是第一套人民币。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过大、种类繁杂、印制质量差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给人民群众的使用和国际间的货币清算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发行新的人民币成为了当时的迫切需求。 二、事件经过 1. **决策制定**: * 1955年2月17日,国务院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人民币的命令》。 * 该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币(第二套人民币),并收回旧币(第一套人民币)。 2. **新币发行**: * 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1个面额,分别是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和10元。其中,1元券有2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 * 新币的发行采取了逐步过渡的方式。1955年3月1日当天发行了10种面额的新币,而10元券则是在1957年12月1日发行的。 3. **旧币回收**: * 为了确保新币的顺利发行和旧币的有效回收,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宣传和推广。 * 人民群众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主动将手中的旧币兑换成新币。 三、事件意义 1. **经济意义**: * 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和旧币的回收,有效解决了第一套人民币存在的问题,为人民群众的使用和国际间的货币清算提供了便利。 * 同时,新币的发行也促进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交往的扩大。 2. **政治意义**: * 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是中国货币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体现了国家对货币制度的重视和完善。 * 新币的设计主题思想明确,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3. **社会意义**: * 新币的发行和旧币的回收,提高了人民群众对货币的认识和使用能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 同时,新币的印制工艺采用了先进的胶凹套印技术,有较好的反假防伪功能,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1955年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币 1955年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
靖柏玩转过去
2025-02-17 10:15: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