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东港再现共享电动车?它该复活吗? 有一说一,大连是全国为数不多没有共享单车的城市。但,大连的公交网络足够便捷且惠民。 从公交覆盖率方面,大连远途有城铁覆盖,要知道大连地铁13号线规划之初是按金普城际铁路设计的;城区之内有地铁、公交等选择;而“最后1公里”甚至完成了“社区巴士”建设。 从多样性方面,大连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无轨电车、BRT、单层公交、双巴等,且基本在2025年初完成了全面新能源化进程。 从价格方面,绝大多数线路1元起步的单程刷卡价格,在全国早已不多见,即便四五线城市基本都2元起步,而大连已维持该价格不变30年。刷卡价格9毛5,60岁5折、学生4折、70岁免单。惠民举措已惠及到各龄层。 之所以,大连多年没有共享,这不是落后、更不是不与时俱进,这是一种特有的底气。 之前,大连金普曾短期引入过共享电动车。几年前在长兴岛也短暂的出现过。短暂停留便销声匿迹的主因是安全难以保证。 大连的路况较为特殊,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让路幅的拓展远跟不上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而处于丘陵地貌的大连,近些年增加了无数条单行路去化解路幅堵点,但仍然对于一些板块效果有限。所以,大连长期未有规划专用封闭式非机动车道。 而非机动车强行与机动车混行,即便没有产生事故,也极大影响通行秩序,导致本就难于拓展的交通网通行效率降低。 这是大连这座没有大量“电摩”盛行的主因。如果你说这是一种无奈。其实,作为30多年的老大连人,我并没有这种感触。 反而,到了南方诸多城市,让我总有“举步维艰”的感受。 近日,作为主城区核心的东港,居然“卒”于去年“十一”的某团小黄车再次复活。 首先,我是很诧异。 旅游季的东港可是大连的核心打卡地。旅游季,游人如织,车行如梭。从安全、市容、通行秩序几个维度考量,再次引入共享车,况且是对于大多数人接触不多的电动车,十分诧异。 其次,它并不经济,也并不便捷。 它的起步价决定了它的通勤成本是一定高于公交的。暂不说它的覆盖是否能覆盖你所想去的地方,也不说大连的气候和地形是否适合骑行。单就它还车需要指定地点这项就局限不小。而超出该范围价格就会高出一大截,他就并不划算。 恶意停放,大有可能导致某些道路突陷瘫痪。至于这些城市乱象是否影响游客对于大连这座文明城市的固有印象,那就暂不去做揣测。 它,并不安全。 虽然,它属于电动自行车,是非机动车范畴。但大连并不满足非机动车安全行驶的条件;而且大多数连自行车都不擅骑的大连人,真心不太需要它。而外地游客,东港除了有地铁、公交、旅游公交全覆盖,去年还特宠粉的提供了看船免费接驳车。这不仅满足游客的需求,也一定比边看导航边骑车更便捷、安全。 这,是对大家彼此的一种负责。 而根据目前的交通法规,16周岁以上才可以骑行电动自行车上路。那么,这一点谁能可以保证?作为家长的你们,放心家中的“小宝贝”们扫码上路去玩耍吗? 所以,我个人非常不建议大连引入共享单车,特别是共享电动车。个人觉得大连一度坚持不引进,是完全有自身考量的,且是有前瞻性的。毕竟,现在一些电动车横行的城市,也早已发现了它的弊端,也在逐步对其“狙击”。 例如: 杭州市:2024年,杭州管理部门勒令五家主要平台停止运营共享电动车,车辆撤出老城区市场,目前主要在余杭地区运营。 武汉市:从2024年12月31日起,武汉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取缔共享电单车。 成都市:2025年1月19日开始施行的相关意见明确表示,成都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已投放的只减不增。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跟进,一切都在证明我们的选择和坚持是正确的。 自笔者上学起,便记得大连的公交是自发排队上车的、大连的公交是先下后上的、大连的公交是前门上车后门下的... 这是大连一直在坚守的文明,也是该坚守的!
大连东港再现共享电动车?它该复活吗? 有一说一,大连是全国为数不多没有共享单车
房子一杯
2025-02-17 17:35:0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