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初,蒋介石派人视察长沙会战的阵地,看见满山满谷都是日军尸体后,一个高参说:“这么多鬼子被打死,我这是第一次见。” 这场让他们震惊的战役,正是由一位名叫薛岳的将领指挥的长沙会战,而薛岳也因为这一战,以及之后在长沙会战中的出色表现,被人们誉为“战神”。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是让老百姓怨声载道,军队也是一路败退,士气低落,到了1939年,日军的铁蹄就逼近了战略重地长沙。 当时蒋介石觉得,正面硬碰硬,胜算不大,就想故技重施,命令长沙周边的国军不要抵抗,按计划撤退,保存实力要紧。 这命令一下,可把薛岳给惹毛了,他这个人骨子里就有一股犟劲儿,最看不惯的就是不抵抗,拱手把大好河山让给鬼子。 他召集手下的将士们,开门见山地说:“上面命令撤退,要走的,我薛岳不拦着,想去别的部队或者回老家都行但留下来的,就得跟我一起,跟小鬼子死磕到底!” 谁知道薛岳这话说完,底下的将士们反而都炸了锅了,说什么都要跟着他一起上战场,原来大家早就憋着一股气,之前的仗打得窝囊,这次都想好好出一口气。 薛岳一看人心可用,更是下定了决心,而那时候日军那边磨刀霍霍,亲自坐镇指挥的,是日军中的“中国通”冈村宁次。 为了拿下长沙,冈村宁次做了充分的准备,带来的都是日军的精锐部队,武器装备精良,士兵训练有素,后方还准备了上百架飞机随时支援。 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正式打响,冈村宁次这次是下了血本,一口气派出了10万多日军,气势汹汹地扑向长沙。 而薛岳这边兵力上其实并不占优势,他手头上能动用的部队满打满算也就30多个师和三个挺进纵队,大约24万人。 虽然人数上看着比日军多,但论起装备和火力,那可就差远了,面对这么大的实力差距,薛岳知道硬碰硬肯定不行,只能在战术上想办法。 他仔细分析了日军的进攻态势,判断冈村宁次这10万人,肯定不会像一团乱麻一样压上来,而是会分成几个方向,多路并进,企图包围国军,来个围歼战。 “既然你想包围我,那我就将计就计,来个后退决战,争取外翼!” 薛岳心里盘算着,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成型,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天炉战法”的雏形。 所谓“天炉战法”,简单来说,就是面对日军的进攻,国军不硬拼,而是边打边退,故意示弱,给日军造成一种“国军不行了,要顶不住了”的错觉。 用这种方式引诱日军深入到预设的包围圈,等日军深入到一定程度,再集中优势兵力,从外围向日军发起猛烈反击。 冈村宁次果然中了薛岳的计,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伤亡惨重,足足损失了3万多人,而国军成功守住了长沙,取得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失利,让冈村宁次颜面扫地,恼羞成怒,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堂堂的日军精锐,竟然会被薛岳用这种“后退”的战术给打败了? 为了找回面子,也为了彻底拿下长沙这个战略要地,冈村宁次不甘心失败,又调集了三十多万大军,卷土重来,发起了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 这两次长沙会战,日本人都没能成功,尤其是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对“天炉战法”进行了更精细的部署,战术也更加灵活多变。 他把日军主力牢牢吸引在长沙城外,然后调动外围的兵力,对日军进行反包围,内外夹击,打得日军是晕头转向,损失惨重。 在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始终未能攻入长沙城,反而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阵亡士兵累计高达11万人,这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都是日军少有的巨大伤亡数字。 但在“战神”光环的背后,薛岳在湖南的统治却充满了争议,薛岳虽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但他却在湖南经营了七年之久,把湖南当成了自己的地盘。 他到湖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除异己,培植亲信,之前在湖南当官的,不管是湘籍的还是其他派系的,都被他排挤走了,换上了自己从广东带来的亲信。 湖南老百姓都不叫薛岳“省主席”,而是叫他“司令长官”或者“薛长官”,因为他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一个军阀,而不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 薛岳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还大力推行反共政策,制造了“平江惨案”等一系列反共事件,残酷镇压湖南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经济上薛岳也是把湖南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他把湖南的财政大权,都交给了广东来的税务人员掌控。 广东缺粮就从湖南大量运粮食、生猪过去,湖南的税收,都被广东人拿走了,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是苦不堪言,所以说他这个人虽然有功,但过也不小。 信源 岳麓故事 ‖ “薛岳主湘七年,湖南人的血,都被广东系吸干了。”指尖岳麓 2019-11-08 长沙会战指挥“战神”薛岳抗战中共歼灭多少日军新浪湖南2016-12-20
1942年初,蒋介石派人视察长沙会战的阵地,看见满山满谷都是日军尸体后,一个高参
任向前养护说
2025-02-18 14:12:2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