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琳1961年出生于北京,她自称小时候是父亲的“跟班”,十几岁起就跟着父亲去很多电站考察。 李小琳是国务院前总理李鹏之女,1961年出生于北京。谈及自己的童年时光,李小琳这样说道:"小时候,我可以算得上是父亲的'跟班'。 从十几岁起,我就经常跟随父亲去全国各地考察电站。那时候,国内较大的水电站、火电站,我差不多都见识过,对它们都非常熟悉。" 李小琳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父亲戴着安全帽,指挥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的情景。每次去工地,父亲都亲力亲为,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仔细询问施工进度和存在的困难,现场解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年幼的李小琳在一旁目睹这一切,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父亲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品质,永远铭刻在了她的脑海中。 父亲不仅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女儿的教育也十分用心。李小琳回忆说,跟着父亲下基层时,父亲经常有意带她走访当地的特困户。每到一处,父亲都会指着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刻苦学习的孩子,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你看,环境这么艰苦,他们都在努力上进。我们生活条件这么好,更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啊。"父亲的话,让李小琳印象深刻。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听父亲的话,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 李鹏,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的成长与历程始终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出身革命家庭的李鹏,自幼便受到革命理念的熏陶。其父在李鹏尚在幼年时便英勇就义,这一不幸的遭遇不仅塑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也深刻影响了他之后的政治选择与奋斗方向。少年时期,李鹏便主动接受了革命思想,立志投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这一信念在他的一生中始终没有动摇。 1941年3月,李鹏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延安,他不仅接受了革命理论的熏陶,还在艰苦的环境中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为他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延安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对于那个时代的青年来说,那里意味着革命的圣地,也意味着理想与实践的结合。正是在这里,李鹏深刻理解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奠定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并且开始逐步向革命的实际行动迈进。 1945年11月,李鹏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加入党组织后,他的革命生涯进一步开启。在解放战争时期,李鹏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奔赴前线。他先后担任了晋察冀电业公司技术员、哈尔滨油脂厂协理以及党支部书记等职务。无论是在前线的电力公司,还是在哈尔滨的油脂厂,他都以革命理想为指引,坚守岗位、扎实工作,展现出极强的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的精神。 随着革命事业的深入,李鹏的政治生涯逐渐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1948年9月,李鹏根据党组织的安排赴苏联留学。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李鹏在苏联的学习不仅增强了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也提升了他在技术领域的专业素养。留学的经历,让他具备了更为宽广的国际视野,也为后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55年,他学成归国,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这种对基层的情感以及渴望深入实际的态度,展现了李鹏与众不同的为民情怀。 李鹏回国后,开始了在电力系统中的一系列重要岗位历程。他曾担任丰满发电厂副厂长、总工程师,东北电业管理局副总工程师、调度局局长,以及阜新发电厂厂长等职务。无论是在电力管理的最前线,还是在各类技术岗位上,李鹏始终秉持着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电力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电力建设的艰苦岁月里,他通过扎实的专业技能,带领团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国家的工业化与电力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1966年至1979年期间,李鹏历任北京供电局党委代理书记、革委会主任,北京电业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务。在这些重要职务上,李鹏逐渐展现出过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力。在这些岗位上,他不仅注重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建设,还深入思考如何将电力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相结合。他的努力推动了北京乃至全国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并为现代化的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李鹏的政治生涯达到了新的高度。作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他逐渐成为中国政坛的重要人物。随后,在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职位上,李鹏继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推动着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李鹏不仅致力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还在国内外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曾在重要决策上提供过关键性的支持。 2019年7月22日,李鹏因病逝世,享年91岁。李鹏的一生,见证了中国从革命胜利到改革开放,再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他的事业不仅是个人奋斗的象征,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李鹏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思想、行动和贡献将永远留存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成为后人不断追寻的榜样。
李小琳1961年出生于北京,她自称小时候是父亲的“跟班”,十几岁起就跟着父亲去很
安琪小世界
2025-02-18 14:16:33
0
阅读: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