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向国家捐献30架飞机、一万多张羊皮的五世嘉木祥活佛——丹贝坚赞,留下

小娅说知识 2025-02-18 15:59:15

1943年,向国家捐献30架飞机、一万多张羊皮的五世嘉木祥活佛——丹贝坚赞,留下了这张罕见照片。与传统的出家人不同,丹贝坚赞并不是一个不问世事的佛门中人,除了研习佛法之外,他还是一个十分爱国的僧人。 丹贝坚赞,这位五世嘉木祥活佛,出生于1916年3月12日,四川省康理塘的营官坝彩玛村,父亲是当地有影响力的藏族人,家庭背景较为优渥。 作为一个从小在宗教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丹贝坚赞自幼便培养了深厚的佛教情感。 在年4岁时成为了五世嘉木祥活佛的转世灵童,这一身份的认定,让他早早肩负起了重大的宗教责任。 但他并非一个局限于寺庙中、只关注宗教的僧人。在20世纪初的中国,随着国家局势的动荡,战火硝烟蔓延至四面八方。丹贝坚赞目睹了这一切,感受到了国家的危机。 在日本侵略的压力下,他不仅坚持佛教教义,还积极投身到国家的抗战事业中。他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让他在那个时代成为了民族团结与国家责任感的象征。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对外敌入侵,丹贝坚赞深知,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挫败敌人。 他并没有选择回避,而是将自己的影响力用在了鼓舞民众、支持抗战上。他不仅通过宗教活动动员藏民参与到抗战中,还号召僧侣和民众捐款捐物,支援前线。 1941年,他组织拉卜楞寺所属的108个寺庙组成慰问抗日前线的代表团,亲自捐赠了一万多张羊皮用于支持前线士兵的物资需求。 丹贝坚赞的贡献并不止于此。1943年,他通过自己在藏区的巨大影响力,筹集了大量资金,捐献了30架战斗机,送往前线。这30架飞机总价值超过600万元,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目。 即使身处偏远的藏区,丹贝坚赞的慷慨捐赠仍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他的举动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成为了整个抗战的象征。 在这些飞机的捐赠中,丹贝坚赞的行为得到了国民政府的高度赞扬。蒋介石亲自接见了他,并授予了他少将参议的军衔,这不仅是对丹贝坚赞个人贡献的认可,更是对藏族人民为国家抗战所做贡献的礼赞。 丹贝坚赞的一生是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理念的完美诠释。作为一位佛教领袖,他的职责本应专注于佛法的传播与修行,但历史的洪流让他扛起了民族复兴的责任。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选择了与战火同行,与国难共担,不仅在藏区激发起民众的抗战热情,还通过宗教与信仰的力量,推动了抗战物资的筹集与捐赠。 1947年,年仅32岁的丹贝坚赞因病去世,未能亲眼见证抗战胜利的到来。但他的一生却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尽管生命短暂,但他为国家、为民族所做出的贡献,足以让他永载史册。作为一名僧人,他将慈悲与责任心结合,把“为国为民”的情怀带入佛教修行之中,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楷模。 (信息来源:袁金豆2023-10-28《1943年,五世嘉木祥活佛丹贝坚赞的照片,捐献30架飞机一万张羊皮》)

0 阅读:0
小娅说知识

小娅说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