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撒贝宁进央视不久,有一次,在楼道上遇到了领导,他恭恭敬敬的问好:“领

墨染时光深 2025-02-18 17:18:01

1993年,撒贝宁进央视不久,有一次,在楼道上遇到了领导,他恭恭敬敬的问好:“领导好!”谁知张绍刚说出一句话,撒贝宁感到 特别尴尬。 2000年代的一场亲友婚礼上,张绍刚站在主持台前,用他特有的幽默感和真诚,将整场婚礼带入了高潮。 婚礼前,撒贝宁找到张绍刚,诚恳地邀请他来主持这场亲友的婚礼。张绍刚却毫不犹豫地摇头,直言自己不擅长这种社交场合,甚至有些不自在。 他自认为不够圆滑,更不喜欢那种应付式的场面话,怕自己会搞砸整个婚礼气氛。 撒贝宁却笑了:“你就是因为真诚,才最适合主持婚礼。”他极力劝说,认为张绍刚的直率和幽默会让婚礼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拗不过这位好友的坚持,张绍刚最终点头答应。 事实证明,撒贝宁的眼光是对的。婚礼当天,张绍刚用他的幽默和真诚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不少宾客事后都夸赞他的主持风格独特,让人印象深刻。 张绍刚一直以“直率”闻名。在央视讲究人情世故的环境中,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有一次,一位央视的同事举办婚礼,许多同事都收到了邀请,唯独没有他。 得知此事后,张绍刚并没有装作毫不在意,而是直接找到那位同事,开门见山地问:“为什么不邀请我?” 对方支支吾吾地搪塞着,场面一度有些尴尬。其他同事提醒他,是否还是要随份子钱时,张绍刚的回答更是干脆:“没收到邀请,为什么要随礼?” 这一言论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议论。有人觉得他太过较真,不懂职场社交的分寸,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愿意迎合那些不真诚的人情往来。 在新闻采访工作中,张绍刚的直率性格也时常显露无遗。他采访新闻人物时从不绕弯子,提问总是开门见山。 这样的风格虽然常常能获得真实的回答,但有时也会让受访者感到不适。然而,正是这种不愿意阿谀奉承的态度,让他的采访常常能触及事件的本质。 在央视像张绍刚这样的人确实不多见。他的言行有时会让同事感到不适,甚至得罪过不少人。有同事私下议论说他不懂人情世故,也有人说他太过耿直不懂变通。 但张绍刚似乎并不在意这些评价,他依然我行我素,坚持着自己的处事原则。 这种性格特点在日常工作中也常有体现。无论是对待领导还是同事,他说话做事都是有什么说什么。在一些公共场合的发言中,他也从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不加修饰的表达方式,虽然有时会让场面显得有些尴尬,但也让很多人感受到了他的真诚。 有趣的是,正是这样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却赢得了像撒贝宁这样圆滑老练的同事的真诚友谊。 说起撒贝宁和张绍刚的友谊,还要追溯到1993年。 那时撒贝宁刚进入央视不久,还是个充满朝气的新人。在央视,等级观念较强,新人都知道要谨言慎行,见到前辈主持人要主动问好,遇到领导更是要恭敬有加。撒贝宁自然也不例外。 一天,他在央视大楼的走廊上遇到一位领导,立刻停下脚步,恭敬地鞠躬问道:“领导好。” 此时一个声音传来:“领导,卫生间缺纸。” 撒贝宁发现说话的人正是张绍刚。张绍刚丝毫没有其他人那种刻意的恭敬,而是直接对领导抛出了一个如此生活化的问题。领导的表情微微一变,但很快就恢复如常,笑着点点头,随后离开了。 不少人对张绍刚的“直率”表示不解。但也有人认为,张绍刚的提醒虽然直接了些,却也是出于好意,至少比那些空话和客套话更实在。 领导后来意外地提到了这件事。他说张绍刚虽然说话方式不够委婉,但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值得肯定。这番话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当时的尴尬,也让人们对张绍刚有了新的认识。 随着接触的增多,撒贝宁发现张绍刚虽然说话直接,但为人诚恳,做事靠谱,这样的特质在职场中反而显得难能可贵。 多年后,撒贝宁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谈到这件事时说,真诚比圆滑更重要。他认为张绍刚的处事方式虽然不够世故,但这种真实的态度恰恰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0 阅读:1134

猜你喜欢

墨染时光深

墨染时光深

墨染时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