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0年,只有16岁的端柔公主,为了拒绝远嫁蒙古,大哭大闹了3天。雍正见她软硬

婵媛的素影 2025-02-18 17:18:22

1730年,只有16岁的端柔公主,为了拒绝远嫁蒙古,大哭大闹了3天。雍正见她软硬不吃顿时怒了:“要么嫁人要么赐死,你自己选!”遂下令将小公主关了起来。 满蒙联姻是清朝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这种婚姻常常被视作权力的工具,加强与蒙古的联系。 雍正继位前,经历了著名的“九王夺嫡”之争。 在位后迅速他稳固了自己的皇权。 然而,尽管他的后宫有32位妃嫔,但生育的子嗣却极为稀少。 雍正皇帝一生仅育有10位皇子和4位公主,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康熙帝。 康熙帝虽有35位皇子,其中25位长大成人。 康熙的公主中,20位出生,最终仅有8位活至成年,皇子和公主的夭折率在清朝历史中并不罕见。 与此相比,雍正帝所育的10位皇子中,只有4位活到了成年,而4位公主中,仅1位活过了幼年。 雍正帝的唯一一位长大成人的公主是和硕怀恪公主。 她出生于康熙三十四年,雍正登基前,这位公主早早便被许配他人。 虽然她在17岁时嫁给了纳喇星德,但怀恪公主在23岁时因病去世,雍正虽然已为皇帝,但他未能给这位女儿任何正式的封号,直到她去世后才追封她为和硕怀恪公主。 雍正抱养了三位公主,这些养女与他并无血缘关系,但雍正选择养育这些公主,更多是出于政治的需要。 其中,和硕淑慎公主的的父亲是雍正的亲哥哥胤礽,一位曾被废除的太子。 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被废除太子之位后,随即被软禁在宫中。 淑慎公主的出生恰好发生在胤礽被废除的那一年,她的母亲唐氏是胤礽的侧福晋。 在胤礽再次被废除后,淑慎公主一家被严密监禁,直至雍正登基,才得以恢复自由。 雍正四年,雍正帝将年仅十七、八岁的淑慎公主封为和硕公主,并指婚给博尔济吉特氏的观音保。 观音保是孝庄文皇后的亲戚,背景显赫。 然而,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九年,观音保因病去世,年幼的淑慎公主便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守寡生活。 雍正帝虽然废除其父胤礽的太子地位,却并没有完全忽视他的家族。 作为废太子的女儿,淑慎公主不仅未被遗弃,反而被雍正接纳进宫。 在清朝的皇室中,亲王之女的身份虽然高贵,但雍正帝却并未为淑慎公主提供过多的自由,尤其是当她被安排与蒙古亲王家族联姻时。 与淑慎公主的婚姻不同,胤祥是雍正帝的亲弟,且在其登基后被任命为常务副皇帝。 胤祥的女儿和惠公主因此被雍正帝接入宫中抚养。 和惠公主虽然身世尊贵,但她并未被远嫁蒙古,而是与额驸定居京城,直到18岁时不幸早逝,未能看到儿子成长。 在雍正帝的安排下,胤祥的女儿们不仅由孝敬宪皇后亲自抚养,而且还得到了与皇族地位相匹配的待遇。 尽管如此,和惠公主的早逝使得这段婚姻显得尤为短暂。 然而,和惠公主的子嗣桑斋多尔济,在乾隆帝的照顾下继承了其父亲的郡王爵位。 和硕端柔公主的案例尤为特殊。 1714年,亲王允禄的家中迎来了一位女婴,这个女孩名为端柔。 她聪明机敏,才情出众。 她逐渐成长为一位美丽的女子。 某天,端柔随父亲进宫,雍正皇帝见到她时,顿生怜爱之情。 原来,雍正的女儿们早已夭折,剩下的唯一一位出嫁了。 端柔公主的父亲胤禄是雍正帝的亲弟,雍正帝不仅将他任命为庄亲王,还决定将她收为养女。 端柔进入宫中后,享有与公主相同的尊荣。 1730年,端柔被指婚嫁给科尔沁的郡王齐默特多尔济,成为蒙古的和硕公主。 端柔的父母心中满是不舍。 然而,端柔公主并不满足于这种安排,尤其是在面临和亲的决定时,她表现出了明显的反抗。 雍正帝对其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最终端柔公主不得不接受了和亲的命运。 于是,她只能抑制内心的悲伤,整理好行装。 在蒙古,端柔依然受到尊崇,她的婚礼隆重而盛大,几乎与雍正的亲生女儿的婚礼无异。 尽管她身在异乡,心中却常常思念着故乡和亲人。 生活在遥远的边疆,她难以摆脱孤独。 和惠公主的去世使得端柔公主失去了亲人的陪伴,之后端柔因病去世,享年41岁。 雍正帝在处理这些公主的婚姻和家庭事务时,始终将政治利益放在首位。 在这些安排中,公主们的个人意愿往往被忽视。 参考文献:[1]吴限.公主陵村探访记[J].共产党员,2020(22):54-55

0 阅读:1931
婵媛的素影

婵媛的素影

婵媛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