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7岁的徐悲鸿被迫迎娶16岁的村姑,晚上他却主动圆房,后来儿子出生,他带着恨意给孩子取名“劫生!”谁知,这个名字要了孩子的命…… 1912年的宜兴小镇上,一场仓促的婚礼正在举行。 17岁的徐悲鸿身着大红喜袍,面色阴郁如江南三月的梅雨天。 这位日后将革新中国美术史的画家,此刻正被传统礼教的枷锁禁锢。 原来他本在上海读书,突然接到家里的来信,声称父亲病重。 匆忙赶回家的徐悲鸿,看着病床上的父亲心里非常难过,但让他更难过的是,家里为了给父亲冲喜,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 虽然心里极其不愿意,可徐悲鸿还是选择了服从。 这场包办婚姻的序幕,揭开了艺术大师光鲜人生背后斑驳的情感裂痕。 洞房花烛夜是,徐悲鸿在婚床上刻下的"悲鸿"二字,他看着这个被强加的妻子,心里非常的不悦,可是还是选择主动圆房。 不久后,徐悲鸿返回上海读书,将家里的妻子抛到了九霄云外。 但老家人却来信说妻子怀孕,尽管徐悲鸿不想要这个孩子,可是他也不能做主。 当长子降临后,他执意取名"劫生",字里行间尽显对命运安排的激烈反抗。 虽然已经有了妻子和儿子,可是徐悲鸿依然在追求自己的感情生活。 不久后他就认识了出身名门的蒋碧薇,且不顾世俗人的眼光带着对方奔赴日本。 这场私奔的举动,是徐悲鸿对封建婚姻的第一次正面突围。 徐悲鸿和蒋碧薇在日本恩爱有加时,老家的妻子正在操持家务,孝顺公婆,并抚养年幼的儿子。 年纪轻轻的她脸上写满了沧桑,这一切都是因为丈夫对她的不理睬和不关心。 徐悲鸿不但不喜欢妻子,连他所生的孩子也几乎不闻不问,仿佛世界上压根没有这对母子。 一直到得知儿子继承了自己的画画天赋,徐悲鸿对儿子的态度才有所改变。 此后他曾先后回家几次,主要就是为了看看自己的儿子,他甚至不和妻子说一句话。 每次回来,徐悲鸿都会购买一些画画所用的材料,看着儿子专心致志的绘画,徐悲鸿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徐悲鸿有所预感,好好栽培儿子,日后他一定会有所成就。 虽然得不到丈夫的喜欢,但看着丈夫对儿子那么的有耐心,这位可怜的妻子心里也充满了欢喜。 但是命运弄人,孩子在7岁时因病夭折,看着孩子冰冷的遗体徐悲鸿内心充满了悔恨。 他恨自己为什么要给儿子取那么不吉利的名字,甚至到了晚年他还会写文章怀念儿子。 儿子的去世,徐悲鸿自然伤心不已,可是他的生活依然是丰富多彩的。 最可怜的就是孩子的母亲,原本儿子是他全部的精神支柱,现在儿子去世了,她的精神世界也崩塌了。 几年后,妻子也撒手人寰,扼杀他的不只是封建立交还有徐悲鸿的冷漠。 反观徐悲鸿,凭借过人的天赋和努力,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人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身为艺术大师,徐悲鸿在绘画上的贡献难以用言语来估量但是身为一位丈夫,他确实不够合格,
1912年,17岁的徐悲鸿被迫迎娶16岁的村姑,晚上他却主动圆房,后来儿子出生,
历史不陌生
2025-02-19 09:07:42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