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在沙特利雅得启动俄乌冲突关键谈判之际,美国提出一项争议性提案:要求中国、巴西等非欧洲国家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引发国际舆论震荡。此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多次呼吁北约提供类似以色列的“铁穹”式安全保障,但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在沙特谈判中明确表示“乌克兰领土恢复2014年边界不现实”,并提议以稀土资源开发权换取美方持续支持。
英国首相斯塔默率先表态愿派兵维和,但具体规模未定。德国总理朔尔茨则强调“在未达成停火协议前讨论维和是荒谬的”,意大利、匈牙利等国也明确反对直接军事介入。欧盟内部文件显示,若按乌克兰要求的20万维和兵力计算,需动员欧洲陆军总兵力的40%,而当前法、德、英三国陆军合计仅28万人,军事可行性存疑。
美国推动中巴参与维和的意图引发多方解读。分析指出,此举既可将中巴置于俄乌矛盾的焦点,又能通过“中立国介入”削弱俄罗斯对欧洲安全框架的抵制。俄外交部已强硬表态,称任何外国驻军均视为“对俄领土完整的威胁”,并加速向白俄罗斯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射程覆盖波兰边境。
值得关注的是,泽连斯基团队并未获邀参与沙特谈判,其经济部长透露,美方提出以乌克兰稀土矿产开发权换取安全保障,但乌方要求“必须优先确保领土主权”。与此同时,欧盟27国中9国仍未签署任何军事援乌协议,法国主导的巴黎紧急峰会虽承诺加强防御合作,但波兰与德国在“放宽欧盟财政赤字以扩军”问题上分歧显著。
中国外交部至今未回应维和提议,但此前多次强调“中立促和”立场。巴西外长则明确表示“不会成为地缘博弈棋子”。这场围绕维和部队的角力,实为美俄欧重塑战后秩序的预演——当美国试图以“离岸平衡”抽身时,欧洲正被迫直面安全自主的残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