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会如此紧张地围着台海转?因为东方大国—既围又不打,根本不按美国的节奏出牌。这让华盛顿进退两难,想主导局面却总差了点火候,想撤回也怕失了面子。 台海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美国,看起来比谁都着急。从航母到战机,从外交施压到拉盟友站队,动作一个接一个,但这热闹的背后,其实透着一种尴尬,因为任凭美国怎么忙活,场上的节奏似乎都被东方大国牢牢掌控着。 说到底,东方大国的战术很明确。“围而不打。”不玩对抗,却也不给美国喘息的机会。简单又高效。不需要大张旗鼓,只要稍微挪动几下“棋子”,美国就得硬着头皮应对,一番折腾下来,谁赢谁亏,早就一目了然。 还是拿军事投入来,每次美国派航母战斗群和舰艇进入台海区域,背后必然牵动庞大的后勤压力。舰艇维护、燃料补给、自身安全保障,哪样不是烧钱的操作?2018年,美国“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在亚太执行任务,仅为期几个月,日均运作成本就高达数百万美元。这还只是单一舰队,想想如今台海这么高密集度的军事部署,那得花掉多少纳税人的钱? 反观东方大国,并不需要硬碰硬,只需精准调控局势的紧张度,用小成本策略迫使美国反复出场。一艘巡逻舰、一架战机甚至一次局部演习,都够让美国一整套反应机制运转起来,满场奔波。消耗战打到这个份上,谁划算就不用多说了。 美国每一次行动,几乎都把自己的底牌摆出来了!只要美国想要通过台海“刷存在感”,每次它派舰机抵近,我们就可以观察:看战机飞行路线,分析舰载武器性能,推测指挥调度能力。这种侦察和反制手段,早在冷战期间就已是国际对抗的常见手段。美国折腾半天,不但战略目标没达到,还把自己暴露得一清二楚。 美国急着“刷存在感”,但问题是,台海的紧张气氛究竟升温还是降温,其实并不是美国说了算。东方大国手握主场优势,什么时候施压,什么时候缓和,全看自己安排。从美国视角看,它必须每次都顶着高成本和高强度的压力做出反应,因为一旦不反应,就容易被外界解读为“战略失败”。但这种被动式应对,几乎直接把主动权拱手让出。 更别说,这场博弈的意义早已超越军事本身。从表面上看,台海局势紧张,美国掌握了不少话语权和表现力,但这背后美国的投入和消耗却压得它喘不过气。当东方大国用游刃有余的姿态,再次调整棋局,美国可能才会发现,这盘棋走到现在,已经快输不起了。
美国为什么不会出现军政府?
【1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