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齐白石在古玩店中发现了自己的画,老板开价:“一张8000元。”结果,齐白石摇了摇头:“顶多3000元!”老板冷笑:“这可是齐白石的真迹啊,8000元我还嫌少呢!”就在这会,齐白石笑着捋了捋胡子:“我就是齐白石!”老板瞬间懵了! 齐白是享誉世界的中国画大师,因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而闻名,更因其人格魅力和与画作有关的趣事而成为艺术圈内的传奇人物。随着齐白石的名气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伪作开始冒了出来,甚至有一些画作仿得几乎一模一样,连他自己也难以分辨真伪。 随着齐白石作品的流传,越来越多的画作伪造者开始模仿他的风格。他的水墨画,尤其是花鸟鱼虫的表现,具有独特的魅力,许多人渴望拥有他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中,有一些几乎做到了惟妙惟肖,形似而神不似,精细的模仿让人难以分辨真伪。伪造者的技艺高超,往往使得即便是齐白石自己,也有时会对某些作品感到困惑。 因为真品难得,很多购买齐白石画作的人总希望能得到画家的认可和确认。于是,他们带着自己购得的画作前往齐白石的工作室,恳请他为自己的画作题字,表示画的真实性。每当齐白石确认画作是自己的作品时,他便会在画上题字,并附上“此余旧作,某某年重见记之”的字句。对于来求鉴定的人,齐白石几乎从不推辞,始终耐心地进行辨认和题字。 尽管齐白石对自己的画作有着清晰的记忆,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作品日益增多,记忆也难免出现模糊。即便如此,他依然保持着一颗宽容与乐观的心态,对于那些伪作的辨认,他总是尽量做到公正和细心。即使是一些并非自己创作的画作,齐白石也会尊重前来求证的画友,态度和蔼可亲。 岁月的痕迹悄然爬上了齐白石的鬓角,可即便人到暮年,他的艺术热情却从未消退。每天,齐老先生都会在院子里伫立许久,端详庭前盛开的花卉,琢磨着下一幅画作的构思。学生们常笑话他"老当益壮",齐白石却谦虚地摇头说:"学无止境,吾辈学艺,至死方休。" 一天,齐白石信步来到当地一处古玩市场。在喧嚣的人声鼎沸中,他闲庭信步,饶有兴致地观赏店家们摆出的各色古董文玩。突然,一幅署名"齐白石"的画映入眼帘,齐白石眉头微皱。他仔细端详片刻,总觉得这幅画里有几个细节之处,与自己多年的笔墨运作略有差池。 齐白石忍不住上前询问价格,店家见来者衣着朴素,又是一个苍颜白发的老者,随口说:"这幅可是齐白石的真迹,8000大洋,一分不能少。"齐白石听罢连连摇头:"恕老朽直言,此画品相确实上乘,但顶多值个把三千银元,8000未免过于夸张。" 店家闻言有些不悦,冷笑着说:"老先生您怕是对艺术收藏没有研究,齐白石在世时就是价值连城,现如今他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一画难求。区区8000银元,在鄙人看来都嫌少了。" 齐白石听罢不禁莞尔,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淡然道:"承蒙店家抬爱,不过在下就是齐白石本人。诚如我方才所言,这幅画虽然色彩搭配巧妙、笔法娴熟,但在白石看来,其实不过是市井仿品而已。" 店家瞠目结舌,呆立当场。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邋遢的老头竟然就是名震画坛的齐白石。他手足无措地看着齐白石从容地在画卷上指点着,逐一揭示出种种与自己风格不符的破绽之处。 为了让店家彻底心服口服,齐白石索性提笔在一张宣纸上,信手挥就数笔。霎时间,纸上跃然呈现出几尾水中嬉戏的鱼虾,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店家看得目瞪口呆,一时间惊叹不已。原本虚张声势的姿态荡然无存,他连连陪笑,小心翼翼地请教齐老先生鉴别真伪的心得。 齐白石微微一笑,并不计较店家的无心之过。他语重心长地对店家说:"以假乱真本就是艺术造诣的一种体现。但倘若赝品流入市场,玷污了艺术殿堂,岂非憾事?不如这样,这幅冒名顶替的画就由老朽出3500银元买下,店家今后若再遇到类似情形,记得第一时间告知我。"
店家连连点头称是,齐老的宽宏胸襟让他由衷折服。临别时,齐白石又欣然应允为店家的古玩斋题几幅字画,以资鼓励。至此,一桩乌龙闹剧就这样画上了句号,但齐白石的高风亮节,却让古玩商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