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一家政阿姨刚上岗就称自己身体不舒服干不了,走的时候连工资都没要。雇主觉得奇怪,可没几天后雇主就傻眼:3天30多万没了。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2025年2月15日《太蹊跷!上海一家政阿姨刚上岗就称病辞职,连工资都没要…雇主傻眼:3天30多万没了》) 信任,这玩意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尤其在这个人心隔肚皮的年代,你掏心掏肺,指不定哪天就被人捅刀子。 上海黄女士的遭遇,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家政阿姨,表面上勤快老实,背地里却是个“家贼”。 短短三天,30多万的财物不翼而飞,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炸锅。 2025年1月底,临近春节,家家户户忙着置办年货,准备迎接新年。 黄女士家也不例外,原本的住家保姆王某要回老家过年,黄女士只好通过家政公司临时找了个阿姨来顶班。 这位谭某,刚来的时候看着挺本分,干活也麻利,黄女士一家也没多想,谁知道这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就变了味儿。 谭某上岗第二天,就“盯”上了黄女士家的衣帽间。 说是帮着找手套,实际上早就起了贼心。 衣帽间里,名表、首饰,琳琅满目,谭某哪见过这阵势,心里的贪念一下子就窜上来了。 她寻思着,盒子上面还叠着盒子,少几件估计也发现不了。 于是,她戴上一次性手套,偷偷摸摸地把首饰藏了起来,放在小区外面的草堆里。 得手之后,谭某的胆子更大了。 第三天,她又偷走了黄女士丈夫的两块名表。 然后,找了个“发烧不舒服”的借口,火速离开了黄女士家。 黄女士看她脸色不好,也没多问,更没检查她的随身物品,就这样放她走了。 谁能想到,这竟是噩梦的开始。 谭某离开上海后,立马联系了几个买家,把偷来的东西都卖了,一共到手11万多。 这些钱,一部分用来还债,一部分用来潇洒快活。 据了解,这谭某以前在其他人家做保姆的时候,就有过顺手牵羊的毛病,只不过金额不大,雇主没追究,家政公司也就口头警告了几句。 没想到,这次她玩儿大了,彻底栽了。 小年夜那天晚上,黄女士准备整理衣帽间,结果发现盒子还在,里面的东西却没了。 4块名表,4件首饰,加起来30多万,全都没了。 黄女士一下子慌了神,赶紧报警。 徐汇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展开调查。 经过现场勘查和监控追踪,警方排除了外部人员作案的可能性,最终锁定了谭某。 除夕夜,当家家户户都在欢度佳节的时候,警方在外省将谭某抓获归案。 面对铁证,谭某对自己的盗窃行为供认不讳。 这起案件,不仅仅是简单的盗窃,它暴露出家政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首先,家政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一些家政公司在招聘时,只注重工作经验,对人员背景调查不严格,忽视了品德和诚信。 其次,行业缺乏监管。 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规范,对家政人员的行为约束力不够,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这起案件给雇主、行业和社会都敲响了警钟。 对雇主来说,经济损失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打击。 原本对家政服务的信任,一下子崩塌了,以后再请保姆,心里难免会有阴影。 对家政行业来说,这起案件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整个行业的信任度都受到了影响。 而对社会来说,这起案件加剧了社会信任危机,让人们对陌生人更加警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 那么,如何才能重建信任呢? 首先,雇主自身要提高警惕。 在选择家政人员时,不能光听家政公司一面之词,要多方了解,做好背景调查。 家里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不轻易示人。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安装监控设备。 其次,家政公司要加强自律。 要建立严格的招聘制度,对每位家政人员进行全面的背景调查和培训,不仅要培训技能,更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再次,行业协会要发挥作用,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强对家政公司的监督管理,对违规操作的公司要严厉处罚。 最后,法律也要跟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让不法分子付出代价。 信任,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这起案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也让我们意识到,信任的建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对于谭某来说,一时的贪念,让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起案件更是一次警醒,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守护好自己和他人的信任。
我已备好洛阳铲🧜🏻♀️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