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张之洞去世。作为晚清最后一位重臣,张之洞的身后事、身后名肯定差不了,

甜蜜游记 2025-02-20 19:03:01

1909年,张之洞去世。作为晚清最后一位重臣,张之洞的身后事、身后名肯定差不了,然而,朝廷给张之洞的谥号一出来,所有人都惊呆了:既不是文人梦寐以求的“文正”,也不是与他死对头李鸿章同级的“文忠”,而是“文襄”!这下,大家都摸不着头脑了:张之洞这一辈子的功名,跟“文襄”可不沾边啊?! 宣统元年仲夏过后不久,朝廷为一位耆宿举行了隆重的丧礼。当时留心谥号者,注意到此人并非得到期望中的“文忠”,而是被冠以“文襄”。翻检清代典章可知,“文”字开头的称号往往授予曾掌文渊或领袖国事的阁臣,然“襄”字常用以表彰军功,似乎带有与文治初衷并不尽相合的意味。这位人物正是屡倡变法的张之洞。他去世前数日,身体早已支撑不住,但依然想维护江山社稷,却与决策中枢产生严重分歧,最终招致了出人意料的后果。 他是晚清数位重臣之一,曾历经湖北、两广等地督抚之任,也参与过多项新政。临近人生尽头时,他抱病待客,却没想到等来了一场令人唏嘘的拜访。那天,时任监国的王公为探视病情抵达。张之洞深知此位新近握有实权,想借最后机会提出恳切建议。可是在此之前,他们曾在用人之道上有过龃龉。某条铁路的督办人选引发争执,后者坚持推举一位朝臣,而张之洞以为该人并不受到百姓认可,若仅凭个人意志任命,极可能酿成纷扰。当时朝中积弊深重,权贵与少壮派联合干预政局,致使民怨日增。张之洞认为,时势已岌岌可危,如果再毫无节制地倚仗武力维持,终将失去对人心的信赖。后来,他因肺疾咯血数次,竟无力继续上朝。 这位老臣垂危之际,身边侍奉者频频向他请示后事。他只留下遗折,吩咐要在国事方面多多慎重。折中列举的方针都是一贯主张:充分顾及各地方与不同族群的利益,加紧战备却不可滥用强兵,必须以养民为本,不得随意加派繁重徭税。他还强调教育与文治的重要性,自强不息才有可能脱离险境。然而,这些话并未在那个时局里掀起波澜。他身后不久,周遭政治环境更走向动荡。 在逝世当日,他尚且嘱咐后人谨守自家家学,强调不要染指权势之弊,更要恪守诚信与操守。据一位同僚的记述,他当时已无多少积蓄,府上尚有数十口人要度日,经济拮据到甚至需要朋友筹借。如此清贫,与他一生办学兴实业、却不屑谋私利的行事不无关联。 不少人原以为他的谥号会走向“文忠”。就清朝的惯例,朝中重臣若曾进入军机或翰林院,谥号通常冠“文”字,以示表彰学问与功业。级别之上,“文正”最为稀贵;再次则是“文忠”;至于“文襄”,多半用来表彰武略。不过,他究竟为何没获“文忠”,当时的种种传闻都指向他最终在病榻前,针对如何选任官员以及整顿朝纲之事,使得正当权的监国人物心生不快。后者对这种“越俎代庖”的规劝无法接受,于是便令追谥降低一档。 两年后,革命风潮就在他久居过的湖广腹地拉开帷幕。随后,专制王朝的千年传承顷刻瓦解。一位姓欧阳的文士严厉指责,认为那位张姓大员纵容后辈官僚,给了新式军人足够养成势力的机会,耗费无数公帑兴学、演武、制造器械,却终被逆向利用,造成可悲的局面。世人看这番苛责,或许觉得难免有事后诸葛之嫌,但也反映了其间隐含的种种复杂因素。毕竟,此督抚最初投身变革时,本意在于借外来技术厚实国力,让社稷延续华夏传统。 另有一位熟悉外语与经学的学者从另一面诠释那位督抚:认为对方的定位更近乎儒家出身的官僚,而非洞悉政治运筹的大柱石。此人提出,若国家少了懂治道的干才,便难保眼前秩序;但若无人护持礼义,也恐怕人心涣散。那位督抚所做的习西器、图振兴,并非一味想模仿外邦,而是意在挽救中土,保全传统伦常。对此见解,后世不少研究者有所附和,亦有人持不同看法。 那一年,朝中与学堂有关的大员如孙姓大学士接连谢世;翌年,原任机要要职的鹿氏与“出洋五人”之一的戴某亦相继离去。随着这批垂垂老迈的朝廷柱石陆续陨落,时局每况愈下。立足当下再返望那段风雨飘摇的年代,许多亲历者都感叹瞬息巨变超乎想象。那位在生前仍怀抱保全国本之志的张姓孝达,最终未能阻挡大潮滚滚向前。他曾经深信透过富强与教育可挽救根基,然而史事实际走向了另一条道路。旧时代的诸多身影也在动荡中一一凋零,转眼已是百年风尘,往昔峥嵘无从重回。

0 阅读:3698

评论列表

爱在天亮前

爱在天亮前

4
2025-02-21 11:16

走狗的基本觉悟

风轻云淡 回复 02-21 12:48
如果是外国人骂走狗我不说话。如果是正宗的中国人骂我就要问下,在坐的各位哪个祖先没从清朝过来的。

义务教育我可正儿八经的读了九年 回复 风轻云淡 02-21 13:30
清朝人又不是我祖宗

用户10xxx13

用户10xxx13

4
2025-02-21 21:23

死的时候挺好的,再过两年就不好了,也算给了这个晚清名臣一个体面

用户10xxx22

用户10xxx22

2
2025-02-21 15:39

历史人物,满清朝廷给什么谥号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评价

用户99xxx11

用户99xxx11

1
2025-02-21 20:51

清政府的掘墓人

猜你喜欢

甜蜜游记

甜蜜游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