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的文徵明,给朋友写完墓志铭,端坐着握笔而逝,安静完美地结束了他这一生。这样

历史不惧孤 2025-02-20 19:14:48

90岁的文徵明,给朋友写完墓志铭,端坐着握笔而逝,安静完美地结束了他这一生。这样的收尾真是万人渴求。   文徵明是江苏苏州人,与徐祯卿、祝允明、唐寅并称明代“江南四大才子”。   四大才子中,文徵明早年极不起眼。   他的祖父是举人、父亲是进士,可他却连考9次,从26岁考到53岁,回回名落孙山。   邻里间不乏嘲讽之声,笑这孩子真傻,难成大器。   唯有父亲文林,鼓励儿子:   “你将来绝对不会痴傻一生的,你的福气在后头!”   29岁那年,文徵明与挚友唐伯虎一起到南京参加乡试。   唐伯虎一举夺魁,成为解元!   而文徵明再次名落孙山,文林继续劝慰儿子说:   “伯虎虽然有才,但他狂放不羁,做事不稳,恐怕人生的路会越走越窄呀。你的性格沉稳内敛,将来的成就,绝对不是伯虎所能及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验证了文林近乎预言的睿智。   一年之后,唐伯虎高调前往京城参加会试,却遭人嫉恨诬陷,卷入科场舞弊案,被终身禁考,断绝了仕途。   当他出狱时,很多人都对其落井下石,妻子还要跟他闹离婚分家产。   这时,文徵明及时伸出援手,资助他钱财,多次写信劝他不要自暴自弃。   唐伯虎十分感动,回信说:   “我心惟君知!”   对落难好友慷慨解囊的文徵明,却对权贵等不屑一顾。   他立下铁律:   不给藩王、权贵和外国使者写字作画。   权宦严嵩来访,他拒绝见面;   宁王朱宸濠重金招募人才,文徵明不肯攀炎附势,退回书信金钱。   不料,唐伯虎一时糊涂,投奔宁王。   后来,宁王谋反,唐伯虎装疯才逃出一命,年仅54岁就去世了。   而文微明的人生,正是从54岁才开始——   多年来温文尔雅、和善正直的文微明,得到了工部尚书李充嗣的青睐。   1523年,54岁的文徵明经李充嗣举荐,以贡生入京,被授予“翰林院待诏”。   只是,京城居大不易。   作为一个从九品的小官,文徵明入不敷出,在经济上十分吃力。   在北京当官的三四年,他曾给儿子写信吐槽说:   “官小禄薄,支持不来,恐亦不可久留也。”   1527年,58岁的文徵明辞官回到苏州。   回家的第一件事,他修建了用于读书创作的书房“玉磬山房”,房外栽种了两棵梧桐树。   往后余生,文徵明在“玉磬山房”过着平和恬淡的生活,以为人撰写墓志铭、作画谋生。   此后的32年里,他凭借长寿、坚韧、才华与人脉,反转了人生——   书画技艺渐入化境,终成“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晚年,文徵明深居简出。   冬季的时候他穿着厚厚的红绒衣,戴着卷檐帽,坐在书房的白纸窗下背向窗户晒太阳,手里抱着暖炉和客人闲谈,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1559年2月20日,文徵明正在为时任御史、湖州人严杰的母亲撰写墓志铭。   写作过程中,他忽感疲倦,遂靠在座椅上休息,握笔仙逝,享年90岁。   文徵明以高寿过世,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   两栋房子、百幅书画珍藏、万卷藏书文稿。   文徵明逝世后,他的家族仍然保持繁盛,成为苏州城中有声望的文化世家之一。   如今,文徵明已经成为苏州的历史名人,据传他亲手种下的紫藤仍然在那里花开花落……

0 阅读:0
历史不惧孤

历史不惧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