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福州军区被撤,司令员江拥辉远赴北京开会,却发现自己并无新任命,回到福建面对各部队的邀请,回绝道:我不能去干扰你们工作,给你们添麻烦!
作为我国的开国少将之一,江拥辉同志的一生都与国家紧密相连,倾力奉献。出生于1917年的江拥辉,是江西瑞金人,家境贫苦的他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加入了青年团,两年后成为了一名党员。
而在革命的道路上他始终不曾缺席,不管是漫漫长征路,还是艰难的抗日战争,亦或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奋勇杀敌,江拥辉都紧紧跟随党组织的步伐,受到了组织的信任和重用。
在战争结束之后,我们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面对着百废待兴的艰难困苦,革命先辈们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了国家的建设之中,江拥辉也不例外。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仅仅一年之后,我们就收到了要抗美援朝的消息,边境安危不容等待,而江拥辉也被任命为了志愿军第三十八军副军长前往作战,直到1953年战争胜利后离朝回国。
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由于过往的战绩突出,江拥辉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两年后,他就被上级任命为了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开启了他在军队的另一生涯。
1983年,江拥辉被调任到了福州军区担任司令员一职,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福州军区由于地理位置突出,一直都是军委关注的重点区域,但随着形势的变化,福州军区的重要性不再凸显,在江拥辉到任的两年后,中央决定将福州军区与南京军区进行合并。
当消息传来之后,所有人都感到了震惊不已,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任谁也不能改变,随后江拥辉接到上级任命,他成为了合并协调组的组长,为了大局考虑,江拥辉开始领导两个军区的合并工作,并为福州军区的裁撤进行善后处理,直到工作基本完成后,这些军区领导被叫往北京开会。
在会议上,军委领导向大家宣布了新的任职名单,不过,就在大家都以为资历更老的江拥辉,肯定是合并后的军区司令员时,却没想到任职名单里,江拥辉的名字并未出现,而这是由于中央提倡领导班子要年轻化的政策,因此已到退休年龄的江拥辉,不再有新任命了。
事实上,早在来北京开会之前,江拥辉就已经得知了这一消息,时任福州军区政委的傅奎清,在得知自己即将被任命为新军区的政委之后,便主动找到了江拥辉告知他这一情况,因为按照当时的要求,合并后的两个军区将会各寻找一名主官,也就是说,如果上级任命了傅奎清,那么江拥辉将不再有新任命。
虽然还想继续为国家奉献,但江拥辉愿意服从上级的一切命令,之后他决定给军委领导打一通电话,在电话接通之后,军委领导似乎是察觉到了江老已经得知了新任命的情况,于是也征求了他的意见,但他深知自己年龄的确大了,应该为年轻人让步,于是坚定地表示自己会服从上级的命令,并且毫无怨言。
之后,江拥辉在明知道自己不会再担任新职务的情况下,还是毅然前往了北京参加会议,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画下了句号。
从北京返回之后,江拥辉将自己的手头工作进行了最后的整理,随即就给新司令员向守志打去了电话,电话中他跟向司令员表示了祝贺,还称自己已将工作全部交接完毕,希望他能在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江拥辉在部队待了几十年,同时也是福州军区最后一位司令员,当看着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时,他的心中感到万分不舍,但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卸任之后的他回到沈阳生活,虽然能安享晚年了,但是他的心中却没有一刻不再关心国家大事,直到1991年的一天,74岁的江拥辉离世。
由此可见,江老的一生波澜壮阔,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党的忠诚信仰,所以当得知要离开自己热爱的岗位,即使不舍,但只要是国家让他这么做,那他就会毫无怨言,因为心中的落差与之相比,远不及他对组织敬重的万分之一。
而这就是老一代革命家的纯真,始终跟着党走,始终热爱人民。
参考资料:[1]曹春荣.江拥辉交权[J].党史文苑,1995,0(6):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