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首次来到香港,并上演“贴地”行程。当时已经49岁的她穿着一身粉色水手风裙子,走访了中环嘉咸街菜市场,本来还想去香港小有名气的陆羽茶室品尝广东茶饮,不料却被老板以客满为由拒绝。 1975年5月的一个午后,香港中环永安街上热闹非凡。陆羽茶室门前,一群随行人员正在与茶室工作人员交涉。这个在香港颇负盛名的茶室,此时却以"客满"为由,婉拒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这个看似尴尬的小插曲,却成为了这次历史性访问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之一。 这是英女王首次来到香港。在此之前,港英政府就为这次访问做了充分的准备。与其他王室出访不同的是,这次访问的行程安排颇具特色。除了例行的官方活动外,更多的是深入基层、贴近民众的参观行程。这种安排的用意很明显:让香港市民感受到英国王室对这片殖民地的关怀。 这次为期三天的访问,打破了人们对王室访问的固有印象。没有高墙深院的隔阂,没有繁文缛节的束缚。当时49岁的伊丽莎白二世选择了一身粉色水手风格连衣裙,更显得亲切随和。女王的行程安排非常接地气:走访市场、参观公屋、看望市民,处处体现着亲民特色。 而陆羽茶室的这个小插曲,恰恰印证了这次访问的特色。在其他地方,类似的场所可能会提前清场、专门接待。但在香港,一家茶室可以用"客满"为由谢绝女王,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其他殖民地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个看似令人意外的拒绝,反而凸显出这次访问的平民化特征。 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静静去世,享年96岁。她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一消息瞬间传遍全球。自1952年继位以来,伊丽莎白二世作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经历了无数的政治风波和社会变革,她的离去无疑让世界失去了一位象征着稳定与传统的领导者。 伊丽莎白二世的去世对英国民众及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消息一经传出,白金汉宫迅速采取行动,宣布进入全国哀悼期,并开始了为期十天的葬礼准备工作。当天,白金汉宫降下半旗,温莎城堡也同样显示出哀悼的标志。全英国的各个角落都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电视台纷纷停播正常节目,全天播放与女王生平相关的内容。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各界人士,都在这场哀悼中回顾女王的生平,缅怀她在位期间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女王的灵柩于9月13日从苏格兰爱丁堡抵达伦敦白金汉宫,随之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仪式与传统。女王的遗体将在白金汉宫停留五天,供民众和各界人士向她表达敬意与告别。9月19日,女王的葬礼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这是一个充满历史意义的场所,每一位英王的葬礼几乎都在这里举行,成为了英国王室历史的象征。在这一天,英国及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一庄严的时刻,世界领导人、英王室成员和各界政要齐聚一堂,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葬礼仪式。 之后,女王的灵柩被转运至温莎城堡圣乔治教堂进行下葬,圣乔治教堂不仅是英国王室的传统埋葬地,也是菲利普亲王的安息之所。菲利普亲王去世后一直安置在圣乔治教堂的皇家墓穴中,伊丽莎白二世的遗体将与其合葬,最终成为这个历史悠久墓地的一部分。这一举措不仅代表着王室对彼此的深厚情感,也象征着女王与丈夫的永恒相伴。 尽管女王的去世已让世人感到无比惋惜,但她的健康状况早在她离世前便逐渐受到关注。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2022年9月29日,苏格兰国家档案馆发布的死亡证明显示,伊丽莎白二世因“年迈”而离世。然而,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几个月后,一些媒体曝光了有关女王健康状况的内幕。据CNN和ABC等媒体报道,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即将出版的回忆录中透露,女王在去世前一年多已患上了骨癌。这一消息让公众对女王的最后时光充满了更多的同情与敬意。 伊丽莎白二世一生充满了传奇,她的统治跨度涵盖了整个后现代历史的关键时期。她不仅见证了大英帝国的衰落,也亲历了英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从中东的殖民地独立到英国加入欧盟,再到最终脱欧,伊丽莎白二世以她卓越的领导力和坚定的责任感维持了英国王室的稳定与尊严。她在公共场合的每一次露面,总是表现得庄严而高贵,体现了英国王室的形象与价值。她的去世无疑是英国王室历史上的一大转折点。 自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英国的王位传承也随之进入了新的篇章。查尔斯王子继位成为新一任英国君主,开启了“查尔斯三世”的历史篇章。对于许多人来说,查尔斯王子是否能够继承母亲的风范,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在女王去世后的全国哀悼期内,英国民众对她的悼念与感恩之情交织,特别是在她带领国家走过多个世纪之交、经历多次全球危机与变革的过程中,她稳重的领导风格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无论如何,伊丽莎白二世的离去在全球范围内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的历史地位和无数的贡献将被后人铭记,而她所象征的英国王室的责任与荣耀,依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文化与历史意义。
1975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首次来到香港,并上演“贴地”行程。当时已经49岁的
安琪小世界
2025-02-21 16:16:00
0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