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和华为之间不是博弈关系,而是叠加态。华为开了尊界S800的技术发布会。会上

好的奕 2025-02-22 00:31:07

比亚迪和华为之间不是博弈关系,而是叠加态。

华为开了尊界S800的技术发布会。

会上提到关于「途灵龙行平台」的功能点,有些媒体老师看到这些功能点之后就觉得:「嘿,你介不是在给比亚迪的璇玑架构做嫁衣吗?」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李云飞在给尊界S800发祝贺的时候也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科技就是这么你追我赶」。同样,评论区底下也有些人把这句话理解成「内涵」。

我觉得这些理解都错得太离谱,认知太浅了——这无形中就把华为和比亚迪视作了对立关系。

因为不管是华为的「途灵龙行平台」,还是比亚迪的「璇玑架构」,都重在一个「主动安全」。

还记得在去年1月初,比亚迪发布璇玑架构,全网在争论「主动安全是不是伪需求」。

结果呢?

现在华为尊界S800的「凌波微步」一出来,当初那些人才反应过来——李云飞说的「技术方向一致」是这么个意思。

比亚迪的腾势Z9/Z9 GT通过三电机实现蟹行模式,并且,因为易三方技术实现极致转向,哪怕在高速爆胎时也能精准控制车身姿态。

再配合云辇主动预瞄系统提前扫描路面坑洼(仰望U8实现无人驾驶连续飞跃障碍就是例子),这一套组合拳让安全从「碰撞后的补救」变成了「行驶中的预判」——这就是「主动安全」的具象化表达。

而华为尊界S800的途灵龙行平台,逻辑也是一样的。

「凌波微步系统」通过算法实现毫秒级悬架调节让车辆「飘」过颠簸路段。并且,得益于途灵龙行平台,如:蟹行模式、防滑控制、120km/h爆胎稳定控制、道路预判、极致转向等等…特别是极致转向,尊界S800能做到转弯半径只有3.8米。

这说明什么?

华为证明了「主动安全」这条路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

以前车企比安全,就像小学生之间比谁书包硬。

沃尔沃用硼钢,丰田用GOA车身,本质都是「挨打要立正」。

但是,比亚迪的「璇玑架构」直接摆明了——老子不傻,不跟你比谁更抗揍,比的是让你根本打不着。尊界S800更是如此,过减速带,比猫走路都要轻巧,走冰雪路面,比走水泥路都稳。双向车道转弯,转弯半径比A0级小车都小。

跟危险相遇,打不过,难道我不能换个策略——我还躲不过吗?

所以,你要这么看,如果把比亚迪视作「主动安全」的先行者,那么华为就是「主动安全」的验证者。

两者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大众的安全而出发的。

而当两家巨头因为「技术路线一致」选择用全域融合架构重构车辆控制逻辑的时候,也表示着传统「被动安全」的时代正在加速退场。

那这种「主动安全」有没有搞头,我想资本市场应该是最清楚的——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市值一日暴增800亿。

并且,在这当中,还有更值得学习的是华为和比亚迪双方「技术普惠」的格局。

比亚迪海鸥能预判鬼探头,华为智界S7会预判加塞狗;腾势Z9 GT能预瞄5米内的路面,联动三电机实现0.01秒级的扭矩分配,华为在尊界S800上打造的「移动方舱」概念,把健康防护纳入了主动安全范畴。

当这两家企业分别从不同维度拓展安全边界时,对于我们用户来说,获得的不是选择题,而是叠加态的安全保障——就像方程豹豹5同时搭载两家智驾系统,中国汽车的竞争早已超越零和博弈。

那么,你现在再看李云飞那句「中国科技就是这样你追我赶」,应该就能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是——中国车企要努力实现技术共振。

比亚迪用三电机架构打开主动安全的口子,华为用智能推理算法夯实技术地基。

汽车行业唯有保持这种「交替领跑」的姿态才能让整个行业进化得更快,消费者才能受益更多。

我们的车企就该拧成一股绳,一起牵手出国门。

让国际友人看看,汽车的安全、豪华、智能应该由我们来定义。

在此,衷心祝福我们中国车企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0 阅读:65

评论列表

用户96xxx83

用户96xxx83

1
2025-02-22 13:40

来个人告诉他,比亚迪智驾用的是哪家芯片哪家的方案。

guominj

guominj

1
2025-02-22 10:03

使劲卷吧,让割韭菜的劣质企业早点退市[滑稽笑]

猜你喜欢

好的奕

好的奕

感谢大家的关注